历史
仙逆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三百四十一章:边防整饬

第三百四十一章:边防整饬

马上记住仙逆网,如果被/浏/览/器/强/制进入它们的阅/读/模/式了,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大明的边防军队,其实原本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体制。

太祖皇帝建国之后,对于北元的残余势力十分警惕,因此,不仅多次派兵肃清边境,追击蒙古各部,而且还设计了一套以屯田为基础的边境镇守军队。

这种屯田不是简单的让军队去耕种,而是混合了放牧,耕田,巡逻为一体的新型方式。

这套体制有两个基本的支撑点,即镇守地方的军户世代相传,以及洪武时控制的广大草场。

那个时候,在宣府和大同往北,上千里的范围内,都属于大明的领土。

因为当地的军户世代以此为家,所以屯田和草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赖以生计的产业。

在敌人入侵的时候,他们也不仅仅是作为军队在保护边境,更是在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自然军心稳固,战力十足。

与此同时,太祖皇帝册封了十三塞王,给予了极大的自主权,以保护边境的安全。

同样的道理,因为是自己的封地,所以塞王们会好好经营,保护当地的繁荣,严防外敌的入侵。

所以在洪武时代,个个塞王对于军队的操练,屯田,放牧都十分的尽心尽力。

在这种体制下,朝廷其实不用耗费太大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保持边军的战力持续强盛。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

这种体制最大的缺点,就在于边军在军屯,放牧,中盐法的相互辅助下,几乎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不依赖于中央朝廷。

这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唯一漏洞。

既然不依赖于中央朝廷,那么也就意味着中央朝廷对于边军的控制力直线下降。

尤其是在各大塞王具备军事,民政等各项重要权力的情况下,一旦放任他们经营数十年,乃至两三代,边境自然是稳固。

但是这些塞王们,成为完全不受朝廷控制的封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事实上,建文皇帝的削藩并不能说是错误的行为,换了任何一个人登上皇位,都不可能对这种风险熟视无睹。

只不过建文的方向虽然没有错,但是他的政治能力确实不行,自己把自己给作没了。

所以在太宗皇帝登基之后,针对边境的体制,他老人家做了一番大的调动。

太宗皇帝自己就是塞王,自然清楚,这套体制的核心在何处。

为了加强中央朝廷对于边军的控制,他先是撤销了藩王的军权,边军的控制权,被收归到了朝廷任命的边将手中。

与此同时,他将原本时代驻守边境的军队调入内地,命令内地军队轮换到边境驻守。

兵将分离,彻底杜绝了边军对于中央朝廷的威胁。

但是如此一来,边军都是轮值,对于边境其实没有什么归属感,战力自然也不如洪武之时。

而且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因为边军是轮值,所以没有办法持续的保持放牧。

毕竟军屯的田地就摆在那里,但是牛羊马等却是需要人长期照料的,边军几乎是隔几年就轮调一次,所以很难保持大批量的长期放牧。

不能放牧,那么关外庞大的草场就没有了任何的价值,反而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巡逻。

因此,在永乐后期,太宗皇帝放弃了大宁,开平,东胜等关外的据点,将防线后撤,希望建立新的边防秩序。

可惜,原本的秩序一旦崩坏,想要建立新的秩序,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也是太宗不断北征的原因所在。

边境的防线已经受到了破坏,所以想要保持边境的安宁,那么就只能主动出击。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和太宗一样马上得天下。

草原上的部族,总是春风吹又生,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便会迅速强大起来。

放弃了大宁,开平,东胜等关外据点之后,宣府,大同,宁夏等几个据点,就成了直面蒙古部族的重镇。

没有了这些关外据点缓冲,新的边防体系又没有建成,再加上某个太上皇好大喜功,土木之役的惨败,其实早已经埋下了祸根。

作为在边境几乎待了一辈子的杨洪,对于边军的状况,其实比所有人都要了解。

但正因于此,他才对王翱的说法不能苟同。

“朝廷任命边将统兵镇守,为的是保边境安宁,屯田耕种,本是为了缓解朝廷压力,但是这些年,朝廷一再缩减边境军费,这种情况下,若不加大屯田力度,如何保证将士们的军饷?”

“边将之中,固然有少数不轨之辈,役使边军为己用,但是这些不轨之辈,自然有朝廷巡查御史纠劾,不会影响大局,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军费不足,轮调频繁,这才导致边军战力下降。”

“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根子上入手,增加边境军费,边境军饷充足,出逃的兵士自然会减少,边将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操练上,提高边军的战力。”

自从正统以后,朝廷对于边境的控制加强了,但是每年拨付的军费,实际上却在减少。

一方面是因为,朝廷三征麓川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三杨主政之时,主张罢一切不急之务留下的惯例。

所以站在杨洪的角度,边军逃亡,屯田废弛,实际上最大的原因在于朝廷对于边境的重视度不够。

没有足够的军费,边军自然逃亡,朝廷不给银子,但是边境支出不会减少,所以自然要挪用正常的操练军队,用以屯田,也就是王翱所谓的煎迫兵卒。

看着一脸不悦的杨洪,王翱也摇了摇头,道。

“杨侯你爱兵如子,军纪严明,这一点老夫知晓,但是边境非宣府一地,边军糜烂,空额严重,边将煎迫士卒,也并非老夫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何况如今朝中物用并不充裕,各处都需要用银,若想要整饬边防,从边将开始是最好的办法!”

朝堂上的争论,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况。

杨洪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王翱也不是在胡说八道。

边境如今的状况,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朝廷控制的原因,当然,也有边将贪婪,甚至还有地方官的原因。

这种事情,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十分复杂。

但是因为立场以及认知的不同,不同的人在解决问题上,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杨洪主张提高军费的预算,改变边军的待遇,以此减少出逃,稳步恢复正常的屯田秩序。

这是站在边将的角度出发来看待。

王翱主张裁撤不合格的边将,直接遏制这股不正之风。

两个人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出于自身利益和角度不同而已。

朱祁钰叹了口气,望着针锋相对的两人,心中有些无奈,想了想,对着于谦道。

“于尚书,你是什么看法?”

于谦沉吟片刻,态度也很清楚,道。

“陛下,臣以为若要快速见效,莫过于从边将入手,如今边境各隘口当中,还是有不少边将掠军屯为私用的,若是能够将这批人都整饬一番,当可缓解边境的财政压力。”

“不过,却有几点难处,兵部军报显示,北方瓦剌近来有所异动,若此时对边将大动干戈,恐被人趁虚而入,还有便是如今各处镇守的边将,多在瓦剌一战当中有功,朝廷刚刚叙功结束,便厉行整饬,恐令各边将心寒。”

“而且,长期来看,单纯整饬边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然,朝廷岁入有数,单纯依靠朝廷输血,也不可取。”

他这番话,算是不偏不倚,把王翱和杨洪两个人的话,都给委婉的否定了。

这个时候,一旁沉默的靖安伯范广忽然开口道。

“陛下,关于此事,臣倒有不同的看法。”

朱祁钰目光落在他的身上,摆手道:“那就说说看。”

范广这才开口道:“臣刚刚听几位大人所言,皆是从大处着眼,但是臣这些年,辗转辽东,宣府,大同等诸地,眼中所见者,却略有不同。”

“杨侯和首辅都将军屯废弛,归于边军调动频繁,逃亡严重,但是事实上,臣在各处的时候,所见的军屯数量都并不少,之所以朝廷无法通过军屯养活边军,是因为有着大量的私垦田。”

朱祁钰精神一振,侧了侧身子,开口道。

“私垦田?细细说来!”

见天子如此关注,范广也不敢怠慢,继续道。

“正是私垦田,我朝军屯,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依照土地肥瘠、地方冲缓,所产出的粮食,分一九,二八,四六不等,大头需要上缴朝廷,但若是开垦私田,那么只需在官府报备,便可以民田形式,缴纳田赋。”

“如今军中,私垦田风气十分盛行,从边将到军士,都热衷于私垦田,正因于此,军屯才会日渐荒废。”

“所以臣以为,当务之急,既不是扩充军费,也不是整饬边将,而是要解决私垦田的问题。”

殿中忽然安静了下来,一帮大臣们不约而同的都沉默了下来,惹得范广一阵摸不着头脑。

倒是朱祁钰笑了笑,开口道:“说得好,一针见血!私垦田,才是边境如今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啊!”

军屯废弛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杨洪和王翱说的都对,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避了私垦田的这个问题。

不为别的,因为私垦田牵涉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边境不比内地,越是靠近边境,百姓便越是稀少,因此,可供开垦荒田的地方也就越多。

相比于耕种绝大多数产出都需要上缴的军屯,边军上下,从将领到普通的军士,都更乐于开垦荒田为私田。

这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边军的问题。

正因于此,才没有人敢轻易提起这个话题,因为一旦要整顿私垦田,触动的不仅仅是边将的利益,而是整个边军的利益。

若是处置不当,甚至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哗变。

要知道,田地不管是在老百姓的心里,还是在这些将士们心里,都跟他们的命根子一样,谁敢动他们的田,非跟你拼命不可。

所以朝廷的大臣,宁愿挤出银子输血,或者是整饬撤换将领,都不愿意轻易触动私垦田这个敏感的话题。

也就是范广久在军中,脑子里全都是怎么领兵打仗,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所以朱祁钰一问,他就按着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睨了一眼低头沉默不语的众大臣,朱祁钰淡淡的开口道。

“诸位,私垦田一事你们也不是今日方知吧?”

片刻之后,于谦的神色有些复杂,艰难的回道。

“陛下恕罪,此事着实干系重大,若要整饬私垦田,边军上下必将伤筋动骨,朝廷这些年,边患一直不停,朝廷上下所想者,皆是如何提高边军战力,若是大动干戈,边军不宁,恐边境难安。”

这是实话,问题早就存在,朝廷也早就知道。

但是,不被逼到必须解决的地步,大家总是狠不下那个心刮骨疗毒。

何况,朝廷这些年,也的确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环境。

边境上瓦剌虎视眈眈,摩擦不断,这件事情万一要是处置不当,引起边军哗变,被瓦剌趁虚而入,动辄便是社稷倾覆的局面,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朱祁钰定定的望着于谦,半晌之后,方摇了摇头,道。

“边患是一回事,但是不能因为边患就迟迟不解决这个问题,私垦田是个钝刀子,若不整治,军屯便日渐流于形式,朝廷靡费日广,边军战力日降,未必便比刮骨疗毒要来的好。”

不过,朱祁钰也明白于谦的难处,所以他也不在此事上过多苛责,继续道。

“朕知诸位皆是国之栋梁,为社稷计,但是私垦田一事,必须要解决,于谦,朕若让你来主理此事,你可愿接手?”

众臣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都望向于谦,这可是个烫手山芋。

且不说这件事情的难度有多大,单说是后果。

若是办的不好,引起了军队哗变,即便是以于谦现在的地位,也免不了丢官去职。

就算是办的好了,那也是分内之事,但是从此以后,于谦也会成为边军将士的公敌,可谓是两头不落好。

可若要推辞,只怕也不容易,天子既然开口发问,说明定是起了心思,于谦身为兵部尚书,这本该是他的职分。

于谦没有说话,他的神色也有些复杂。

见状,朱祁钰开口道:“于卿若是担心,闹得动静太大,让蒙古各部乘虚而入,大可不必忧虑,此事若要施行,必是在保证边境安宁之时。”

别人都觉得于谦是惜身,但是朱祁钰更了解他。

说于谦不怕死,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这个人,更看重社稷大局,除了个人生死,他更多考虑的,则是这么做会不会对大明有害处。

果不其然,朱祁钰的话音落下,于谦很快便有了决断。

他抬起头,面色坚毅,开口道。

“陛下,若是在保证边境安稳的情况下,臣愿亲赴边境,清查私垦田,整饬边务,恢复军屯!”

“好!”

朱祁钰点了点头,脸上浮起一丝满意之色,道。

“既然如此,那兵部即日起就开始准备吧,细细的定个方案,不必着急,朕会命都察院协助于你。”

清查私垦田,不是小事。

具体怎么清查,派哪些人去,边军如何安抚,边将的私垦田和军士的私垦田分别应该怎么处置。

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需要细细斟酌,反复讨论的。

所以现在,只是定一个大方向,真的要动手开始整饬,至少要好几个月之后了。

这边朱祁钰说着话,王诚在成敬的引领下,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匣子,禀报道。

“陛下,蒙古特使已经进城,转呈了大汗脱脱不花及数部首领呈递来的信函,请陛下御览。”

排行阅读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柳玉茹为了嫁给一个好夫婿,当了十五年的模范闺秀,却在订婚前夕,被逼嫁给了名满扬州的纨绔顾九思。 嫁了这么一人,算是毁了这辈子, 尤其是嫁过去之后才知道,这人也是被逼娶的她。 柳玉茹心死如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后,她悟了。 嫁了这样的纨绔,还当什么闺秀。 于是成婚第三天,这位出了名温婉的闺秀抖着手、提着刀、用尽毕生勇气上了青楼, 同烂醉如泥的顾九思说了一句 起来。 之后顾九思一生大起大落, 从落魄纨绔到官居一品,都是这女人站在他身边, 用娇弱又单薄的身子扶着他,同他说:起来。 于是哪怕他被人碎骨削肉,也要从泥泞中挣扎而起,咬牙背起她,走过这一生。 而对于柳玉茹而言,前十五年,她以为活着是为了找个好男人。 直到遇见顾九思,她才明白,一个好的男人会让你知道,你活着,你只是为了你自己。 愿以此身血肉遮风挡雨,护她衣裙无尘,鬓角无霜。
你知道么,这世上有很多不被接受的种子,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开成了花。

夜的命名术

会说话的肘子
蓝与紫的霓虹中,浓密的钢铁苍穹下,数据洪流的前端,是科技革命之后的世界,也是现实与虚幻的分界。钢铁与身体,过去与未来。这里,表世界与里世界并存,面前的一切,像是时间之墙近在眼前。黑暗逐渐笼罩。可你要明白啊我的朋友,我们不能用温柔去应对黑暗,要用火。
他说:“你别叫我的名字。”水光后来一个人住在那城市里,她吃饭的时候,看着自己左手的无名指,那里已经没知觉了,她救他的时候这根手指筋断了,他一直不知道,水光也不想让他知道。只是水光想,左手无名指不是连接心脏最近的地方么,而它已经断了……水光再后来回到老家,见到小琴的女儿,小琴说孩子叫思岚,是孩子的外婆取的名,水光笑了笑,说挺好。她听到这个名字时,想到的不是景岚,而是他,她想到是只有,他说:水光,你别叫我的名字。(无责任文案)

封神演义

陈仲琳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

沧元图

我吃西红柿
沧元图小说最新章节讲述男主角孟川在修炼进阶之路上原本平静的生活逐渐被打破,异族入侵、烈火道院沦陷,为了守护东宁府城的百姓,他拿起手中的剑,立誓要成为强者,长路漫漫任重道远。六岁开始筑基,九岁踏入内炼境,十二岁洗髓境。十七岁突破脱胎境,十八岁无漏圆满并成功凝丹,修炼雷霆灭世魔体。

花神录

柏夏
柏夏著的《花神录(上下)》讲述了女主狄姜在太平府南大街的尽头开了个药铺,不医人,只医鬼。她有两个伙计,一曰问药,二曰书香。药铺对面有家棺材铺,专门替人处理债务,钟旭是棺材铺的掌柜,也是白云观第七十二代掌教,一个专司抓鬼的道士。人生信条是有妖皆翦,无鬼不烹。
武之巅峰,是孤独,是寂寞,是漫漫求索,是高处不胜寒  逆境中成长,绝地里求生,不屈不饶,才能堪破武之极道。凌霄阁试炼弟子兼扫地小厮杨开偶获一本无字黑书,从此踏上漫漫武道。

女配拒绝当炮灰

子曰与诗云
小透明初中生姜蝉,人生中拿了一手烂牌。父母不详,在孤儿院中长大,靠着孤儿院的资助勉强读到了初中毕业。  孤儿院经营困难,没有办法负担她高中的学费,姜蝉面临着毕业就辍学的命运。正当姜蝉绝望的时候,一个光团从天而降地砸到了姜蝉的脑袋上。只要姜蝉和它签订契约,到一个个小世界里完成任务,姜蝉就能够学到相应的技能,以此来改变自身,从此姜蝉走上了征服星辰大海的征途……
平平无奇大师兄主角陆长生穿越到仙侠世界,明明资质平平修炼缓慢,却在外在形象上获天道眷顾,拥有遭天下人嫉妒的绝世美颜和超凡气质,举手投足之间可引起天地异象,轻取文圣、阵仙称号,顺利获得剑山认同成剑仙……一路颜值开挂,行走四方。

天宝伏妖录

非天夜翔
曜金三圣之一孔雀大明王归寂,留下孤儿鸿俊被交由面寒心热且口是心非的大妖王重明抚养长大。一次偶然,得知身份真相的鸿俊决定下山替父完成心愿,这位身负半人半妖血脉的曜金宫小殿下凭借着逢凶化吉的运气,带着蠢萌鱼精踏上了去往人间之路,与诸位伙伴齐聚驱魔司。当祥瑞体质的小殿下遇上自带倒霉体质的李景珑,一场鸡飞狗跳、惊心动魄的降妖生活就此拉开序幕!
最新小说: 红袍法师 总裁在上我在下 星武神诀 无敌真寂寞 天赋图腾 绝世武皇 学神每天都在想离婚 你微笑时很美 六爻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斗罗大陆II绝世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