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仙逆网 > 靖难攻略 > 第561章 浪恬波静

第561章 浪恬波静

马上记住仙逆网,如果被/浏/览/器/强/制进入它们的阅/读/模/式了,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行刑!”“额啊——”

北京西市口,随着一道道惨叫声响起,四周瞬间传来了后怕的惊呼声。

只见在西市的十字路口处,三百多人被压跪在地上,一名三旬左右,披散头发的男子则是被被绑在一根木桩上。

男子赤裸着上身,几个衙役死死地按压着他的肩膀,其中一个衙役手里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剜肉刀,残忍的将他敞开的胸膛血肉剜下。

在他的惨叫声中,数百名刽子手举刀劈下,三百余颗斗大首级瞬间落地。

不等尸体倒下,便有人用包裹粗布的生石灰将其断口处束缚,将尸体一具具丢到了准备好的板车上,向城外拉去。

整个过程,除了斩首时喷出的血液外,后续并没有太多血液溅满路口。

当然,被处以凌迟的钱廖不在此列,因为他的鲜血已经流得遍地都是。

大明朝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人被判凌迟了,上一个能熟练凌迟的人,早就驾鹤西去了。

如今这人虽然三十多,却实打实是一個新手,双手颤抖着不断剜肉。

每剜肉一处,便有人直接倒上一堆黄白粉末。

那是金不换的粉末,一把敷上去便能将血短暂止住,可若是伤口被抖动,鲜血却还是会往外冒出。

四周百姓又害怕又想看,每看一次便惊呼一声。

只可惜刽子手手脚不利索,钱廖此人也并非什么铮铮铁骨,不过三十余刀,钱廖便毙命于木桩之上了。

见人都死了,四周看热闹的百姓也纷纷散去,而钱廖受三十余刀而毙命的消息也传回了宫里。

“殿下,下面的人传来消息,说是那钱廖受了三十七刀便毙命了。”

武英殿内,随着王焘前来禀告,朱瞻壑也只是应了一声:“知道了。”

见朱瞻壑没有别的什么举动,王焘便站到了一旁,毕恭毕敬的协从朱瞻壑处理奏疏。

庚戌案自钱廖之死而告终,自始至终朱高煦与朱瞻壑都没有见这个搅动昆仑洲的叛贼一面,因为他也不过只是诸多棋子中的一颗罢了。

类似他这样的棋子,在大明朝遍地都是……

几个月的时间在朱瞻壑的理政中流逝,而洪熙十五年的下半年却并不平淡。

八月初十,工部尚书黄福尚书,言官营天下用工近四百万,其中长工者一百四十余万。

要知道,这一年的大明朝不过一亿二千二百余万,用工近四百万,也就代表每三十个人就有一个人在朝廷治下工作。

四百万工人的身后是四百万个家庭,往少说就是四百万,可往多了说就是二三千万。

可以说,大明朝有近四分之一的人,都在依靠朝廷过活。

正因如此,这群人才能过得如此滋润。

然而,繁荣只是一时的,以户部拨给各地的钱粮,顶多还能维持这种繁荣不到四年罢了。

四年一过,朝廷拿不出更多的钱粮接济上,那这其中二百多万百姓就得继续回去务农。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江南巡查的于谦,担忧的便是这种事情。

“圣人说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空乏其身……”

“圣人最爱胡说八道了,你让他来这工地上干几天试试。”

南直隶池州府的一处工地上,身为都察院经历的于谦此刻居然坐在自己刚刚铺设好的铁轨上,一边大口往嘴里灌着水,一边文青的感叹着。

他这感叹被旁边一个与他年纪差不多的人嘲讽,对此他也不恼怒,而是笑了笑道:

“这工地上,如你这般识字懂文的多吗?”

“多?”那男人笑道:“自官学推广以来,凡三十岁以下者,又有几个人不识字?”

“你们这些儒生说话文绉绉的,到了最后还不是得为了养家糊口来像我们一样干活吗?”

“行了,休息差不多就继续吧,今天我们队得铺四十步呢。”

“好!”于谦闻言笑着起身,几个工友看着他也笑道:“你这厮干活还能笑得那么开心。”

“你们不也笑吗?”于谦调侃,那几人却大笑道:“我们笑你干活干的开心。”

“哈哈,笑吧笑吧……”

于谦不可置否的跟随队伍向前,熟练的挥动起了手中的镐子。

半年多的巡视,他渐渐去了那些浮躁和迂腐,他明白了为什么江淮能如此从容说牺牲少数人来换取大多数人的话。

说到底,江淮才是底层人奋斗起来的模样,他知道现实的残酷,而于谦却不是。

于谦祖先于伯汉先居山西,后迁至苏州,而高祖仕元为官,他的曾祖父更是担任元朝的杭州路大总管。

遂哪怕元朝覆灭,他的祖父依旧在洪武年间担任六部之一的工部主事。

若非他父亲于彦昭隐居家乡钱塘不仕,他家也能算上四代为官。

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于谦哪里懂得什么人间疾苦,哪里有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

正因不知道人间疾苦,没被饿过肚子,所以才会觉得皇帝必须是完美的。

但凡知道了人间疾苦,便不会觉得人间会有完美无瑕的人。

而现在的于谦,便在江淮的建议下体验了一把人间。

尽管未曾吃到人间疾苦,可他也大概知道了江淮想说的事情。

抄一人之家,丰千门百户,这才是舍小为大。

于谦觉得庚戌案判得太重,有误判的嫌疑,这并没有错。

可在某些时候,对错并没有那么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当下的结果就是,庚戌案前后二十三万人的财富,让大明朝上千万人都有了工作,可以吃饱饭,不用再饿肚子。

结果如此,真假对错还有什么可重要的呢?

正因如此,现在的于谦换了一种思路,那就是让这场盛世延续下去,而他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

“赵坤,听说你把老家的田都给卖了?”

“对啊,卖了!”

“都卖了?”

“都卖了,能打工谁还愿意种地啊。”

“不只是我,钱德,孙何他们一大群人都把家乡的地给卖了。”

“现在妻儿就在老家宅子里待着,等我家大郎他们毕业了,若是科举考吏当兵都无望,那便和我一起来务工,总比在地里刨食要好。”

“那倒是,地里面干活太累了。”

“对啊,尤其是……”

干活的期间,于谦能听到许许多多的事情,而赵坤他们卖田的事情,便让于谦警惕了起来。

作为大明朝的官员,他知道朝廷的国库积存有多少,眼下的狂欢又能持续多长时间。

他知道,大明朝在京许多官员也都知道,可百姓们不知道。

倘若百姓因为当下的情况而将家乡田地卖了,那几年后这阵狂欢过去,这些百姓又该如何生存?

要么就重新去买田,要么就另谋生路。

想到这里,于谦便开口提醒道:“田还是不要卖,毕竟朝廷的铁路总有修完的一天。”

“修完再说吧!”

“哈哈哈哈……”

对于于谦的劝导,众人并未当成一回事,而这也是他们消息的局限性。

见状,于谦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心里不免担忧起来。

怀揣这种心情,他在当日务工结束后,便结束了对池州的暗访。

他将自己的担心写在奏疏上,并向北京发往。

朱瞻壑处理到于谦的这本奏疏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

他认真看了于谦的这本奏疏,对于于谦所担心的事情,他在看完奏疏后也感到了不妙,所以召来了户部尚书王回。

“臣王回,参见殿下,殿下千岁……”

“赐座,看看这份奏疏吧!”

朱瞻壑对王回赐座,并将于谦的奏疏发给了王回。

王回毕恭毕敬从王焘手中接过奏疏,几番翻阅便清楚了太子所担心的事情,故此他作揖道:

“殿下,于经历此疏确实需要注意,但也不需要。”

“何解?”朱瞻壑询问王回,王回闻言道:“贩卖耕地一事需要在官府备案,据户部此前半年的记录,地方贩卖耕田的次数确实有所增加,但数量不过千万亩,次数也不过五十余万次。”

“耕地挂在户籍上,五十余万次便代表五十余万人交易耕地。”

“如今朝廷治下工人近四百万,其中仅一成半交易耕地,所以对大部分百姓而言,耕地依旧为他们所看重,亦是他们之退路。”

“此外,关于这件事情,早在新政开始之前,陛下便早早让臣关注,只要交易次数不超过二百万户,朝廷都可以应对。”

“二百万户?”朱瞻壑皱眉,这个数量已经不少了,要知道大明朝如今也不过才二千二百余万户罢了。

“没错,二百万户……”

王回作揖回应,同时给朱瞻壑解释道:“陛下曾经说过两个词,两个词分别叫做工业化和城镇化。”

“工业化是指大明的财政收入中的工业收入,而这个工业包含了方方面面。”

“其中,工业化率便是指工业增加数量占大明朝经济的比重。”

“至于城镇化,便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而城镇化率,即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工业化所带来的改变就是让农村人口从农村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持续向城镇聚集,这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一个工厂能带来几百个上千个工作岗位,而一个工作岗位如果能养得起一户人家,那也就能让一座城池容纳数百户上千户家庭生存。”

“许多农村的百姓并非不想进城,只是城中人口太多,想要找个养活自己的工作都很困难。”

“然而朝廷一旦开始工业化,无数工厂便会争先恐后的落地在城镇周围,能产生数以十万的工作岗位来养活百姓。”

“朝廷现在所做的经济转型,便是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往前走的越多,城镇能容纳的人口也就越多。”

“不过这个容纳是有限制的,这点殿下也应该知道。”

王回点到即止,朱瞻壑则是点头表示理解:“朝廷现在在计划中的有大小五百余座工厂,最少需要三十多万工人才能运转。”“你的意思是,这些贩卖耕地的人口,日后将会成为这些工厂的工人?”

“不一定。”王回回答道:

“他们不一定会成为朝廷的工人,但会有人成为朝廷的工人,而这些城镇人口成为朝廷的工人后,他们会留出一部分空缺的工作给其他人。”

朱瞻壑明白了,但他依旧皱眉:“朝廷只能解决三十万人的工作,而你却说二百万户。”

“即便一人养一户,那也需要解决二百万工人的工作问题,你这话是否托大了。”

朱瞻壑没有提及朱高煦,毕竟朱高煦是皇帝,他可不敢非议自家父亲。

面对他的质疑,王回也没有拉住朱高煦这尊大佛,而是回应道:

“三十万人只是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而商品需要贩卖,就得有人运货、叫卖。”

“朝廷拥有中土和海外若大市场,有近三亿人口为朝廷直接或间接所接触。”

“将商品贩卖给他们这一过程中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并不比在工厂工作的工人少。”

“除此之外,朝廷的基建也不会停下,哪怕在此前经济革新尚未开始前,朝廷每年都需要雇佣上百万人劳作,更何况今后。”

“这算来算去,足够解决两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王回将朱瞻壑的询问做出了全盘的回答,朱瞻壑听后这才知道自家父亲还在做着这些准备。

若非于谦开口,自己恐怕都未能察觉。

即便是自家父亲,此刻的朱瞻壑也感觉到了一种恐惧。

大明朝只是迈出一步,而自家父亲已经看到了这一步落地后引发的各种事情。

朱瞻壑甚至怀疑,自家父亲恐怕已经从这一步看到了四五步后的事情。

超人一步是天才,但超过太多,便会让人感到畏惧和恐惧。

随着政务上不断熟练,朱瞻壑愈发感到自己父亲的恐怖。

他渐渐明白了自家爷爷为什么会在永乐年间放弃理政,而转攻军事。

因为自家父亲的那些手段和所做事情的步骤,即便是自家爷爷也看不透,更看不懂。

哪怕自家爷爷依旧强行理政,可面对这些新事物,即便是他也会感觉到陌生和手忙脚乱。

面对一个如此庞大的王朝,除了自家父亲,还有谁能将它治理的如铁板一块呢?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呵呵……”

朱瞻壑将自家父亲的这首词念出,随之便是苦笑。

自家父亲所做的这些事情,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亦或者是个人武力,都远远超过了上述的这群人。

若是他日后去世了,自己又该如何面对面前这个庞大的王朝呢……

这一刻,朱瞻壑不自觉站了起来,转身看向了那幅《天下四夷宾服总图》。

站在这幅长三丈、宽二丈八尺的地图面前,他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这并非是他一人会这么想,而是认识过当今这位皇帝手段后的所有人都会想的一件事。

除了他,还有谁能治理好如此庞大的王朝。

“你下去吧……”

朱瞻壑背对王回开口示意,王回闻言作揖,而后一步步退出武英殿的偏殿。

在他走后,王焘上前作揖道:“殿下,这些日子陛下一直在编书,那些书奴婢虽未看过,但亦掌印也提过几句……”

朱瞻壑闻言看向王焘,王焘弓着身子继续道:“书中,都是日后的治国之策,以及防患于未然之策。”

只是简单一句话,便让朱瞻壑瞳孔紧缩。

片刻后他回过神来,眼神渐渐趋于平淡,末了才开口道:“知道了。”

王焘正欲后退,却不想朱瞻壑看了他一眼:“你倒是消息灵通。”

“奴婢僭越,请殿下治罪。”王焘虽然在请治罪,但却没有下跪或其它举动。

“恕你无罪。”朱瞻壑转身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随后略微思考,才将目光放到了于谦的奏疏上。

“传陆愈来。”

“是……”

朱瞻壑淡淡开口,王焘闻言应下,走出偏殿,让人将陆愈召来。

只是半个时辰左右,陆愈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武英殿偏殿之中。

“殿下……”

时任吏部尚书的陆愈毕恭毕敬作揖,朱瞻壑示意王焘将于谦的奏疏交给他看。

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陆愈便瞧见了于谦的奏疏。

他翻阅奏疏,眼底透露几分诧异。

从奏疏的字里行间,他感受到了于谦的改变。

如果说此前的于谦是一个迂腐而遵循传统的人,那当下的他便是一个观察细微,思想开放的人。

这一前一后差距太大,以至于陆愈都差点以为这份奏疏是旁人所写,并非自己所以为的那个于谦。

“这是你那好友的奏疏,他这人性格如何?”

朱瞻壑询问陆愈,他从于谦的奏疏中知道了这个官员很不错,至少能如此观察细微的去观察百姓生活,这是许多官员都不具备的品质。

陆愈听出了朱瞻壑的话,他沉默片刻后才开口道:“臣所知道的于谦是一个聪慧但迂腐,接受新学却又遵循传统之人,十分矛盾。”

“若是要用他,需要接受他的直脾气,还需谨慎……”

他将他所了解的于谦告诉了朱瞻壑,又谈起了奏疏中于谦的变化,话里话外都是慎重。

对于他所说的话,朱瞻壑全都听到了心里,但同时也升起了好奇心。

“你这般说他,我倒是想要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殿下……”陆愈如鲠在喉,不知道应该如何劝导。

“呵呵,罢了。”见陆愈如此,朱瞻壑便摇了摇头,陆愈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翻阅了他的考功册,他今年也可以拔擢了,你身为户部尚书,准备如何待他?”

朱瞻壑询问陆愈,陆愈则是沉吟过后才道:

“臣对他知根知底,他的性格不适合担任京官要员,若是放在地方上,反倒能显露光芒。”

“臣准备调他前往广西担任知州,拔擢一级为从五品。”

“从五品?”朱瞻壑皱了皱眉:“以他的功劳,拔擢为正五品亦不为过,调他去哈密府担任同知吧。”

“是……”闻言,陆愈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哈密府位于前线,在哈密府担任同知,尽管只是文臣,但哈密府衙门需要做的事情也不少。

况且哈密通铁路,对于于谦而言并不算太差的环境。

等西域的战事开打并结束,于谦最少能累功拔擢为从四品官员。

看样子太子虽然没有说要重用他,但实际上还是想要重用他的。

想到这里,陆愈便不免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至于朱瞻壑则是在宣布了这件事后便示意他可以离去了,好在陆愈并未离去,而是有事启奏。

“殿下,高观累功为四川嘉定州知州了。”

“嗯,知道了……”

面对陆愈的禀告,朱瞻壑并没有表现很着急,而是淡然点头便接受了这一现实。

见状,陆愈只能感叹太子的成长,而后便起身作揖,缓缓退出了武英殿的偏殿。

与此同时,他们二人的对话也被人传到了乾清宫朱高煦的耳中。

不仅如此,于谦的奏疏也被备份一份送到了朱高煦手上。

朱高煦看了看内容,轻笑颔首:“他倒还真是成长了不少,只可惜这性格还是不适合做京官。”

“不过这改了之后的性格,担任边塞官员倒也十分不错。”

对于土木堡之变,朱高煦不管是前世还是此时,都只是觉得算是政治动荡和军事动荡,但要说动摇国体,那却并不至于,毕竟当时明军的精锐都在南方。

事实上正统年间能打的将领牺牲在土木堡中的并不多,除了张辅和朱勇外,其余人几乎都没有上过战场的经验。

譬如王骥、陈懋、方瑛、董兴、梁珤等人基本都在南方,而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保卫战爆发前,朱祁钰和于谦并没有将这些人调往北边。

战事结束后,这群人也没有得到重用,而是因为正统旧将身份遭受政治打压和冷藏。

当然有些人在两三年后经过朱祁钰的考察,认为不会有威胁,还会被重新调回北方战线。

比如蕫兴、方瑛,还能再回京营,或出镇辽东。

也有如梁珤这样的,要等待明英宗复辟才能重返对蒙前线。

比较大牌的比如王骥,则被留在了南京。

陈懋,直接给了个闲职让他管翰林讲座,冷藏到死。

平江伯陈豫,派去山东看人种田。

所以,明朝很多核心军事力量骨干并没有损失在土木堡,更多是因为尴尬的英宗旧臣身份而遭到冷藏打压。

不过朱祁钰手段还是相对温和,并没有对这些人下死手,甚至还继续用了几个,多数情况下只是将他们外派到云贵,两广,或者冷藏起来。

像是毛忠这种全家流放福建的,已经算是很重的一个了。

但也是从毛忠和石亨两人来看,于谦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让人把毛忠移送法司,这点也能看出他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不过对于石亨为他表功而遭到他破口大骂,这则是让朱高煦略微不解。

只是不解归不解,那终究是另一个位面发生的事情,而今的于谦与另一个位面的于谦却不是同一个人。

即便是,他也搅不起什么风浪。

与其担心于谦,倒不如担心担心王回、江淮、陆愈、王骥、徐硕这群人。

想到这里,朱高煦轻笑摇头,继续提笔编书,养心殿内渐渐没了声响……

排行阅读

封神记

黄易
故事叙述在人类被外空异族残暴灭绝一亿两千万年后,最后一个人类伏禹于远离银河系的星球以奇异的方式重生,可是却失去了人类的记忆。此时宇宙陷入三国争霸的时代,阿米佩斯王国、魔洞部和拜廷邦三足鼎立,合纵连横,以万亿计的河系被卷进战火中。际此强者称雄的年代,伏禹不但须挣扎求存,更要寻回自己的根源,奋起反击,征战宇宙,於没有可能中寻找可能性,延续人类。 黄易在书中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创造了各种令人大开眼界的生物,各自拥有不同的形体和配合其体态的神经系统和动作,甚至只有纯能量体、而无物质真身的生物也在其中。这些生物有人见了便短命的「短命」,数以百计合为一体的飞行小生物「飘零」,还有身躯像一条大虫、尾巴尖弯的湘巴族战士。在这个宇宙中,最珍贵的就是能量,能量是要找寻、开采和提炼,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需要。所谓的货币就是能量货币,可以用来服食,也可以换取任何东西。在这里,「买飞船」不再是戏言,而是有实际的需要。飞船、季候飞行、空间跳跃,是这个广阔星系的交通方式,而候鸟传心术、掌心传送、以能量规限声波,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沟通方式。各种稀奇古怪的角色形塑、精心安排的布局,构成一个迷人的异想世界、一部想像无限的神话。

逆天修真

神棍飞扬
六转金仙意外陨落,灵魂融进纨绔子弟岳麓飞身上,从此,他的废柴人生变得耀眼起来!入宗门,超强悟性无人能比;炼丹药,极品神丹羡煞旁人!轻松修炼,痛快杀敌,任何困难在他面前都不足为道!他只待有一日重返仙界,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

妻为上

绿野千鹤
妻为上,社稷次之,夫为轻。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最终落得鸟尽弓藏;宠妾灭妻,枉为良人,最后对他不离不弃的,只有这个冷落了十几年的男妻……重生一次,景韶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过……当抱着枕头站在房门外望天的时候,景韶握拳,本王一定要重振夫纲!于是拍门道:“君清,我知道错了,让我进去吧!”PS:基本上轻松无虐,HE~…
无耻夏平,抢我秘籍,夺我丹药,夺我未婚妻,我和你不共戴天。 他是武道之耻,人类蛀虫,是人渣败类。 无恶不作,连三岁小儿的棒棒糖也抢,老人过马路都不扶。 四处惹是生非,各大家族的天才都被他殴打过,人神共愤啊。 炎黄星无数武道强者对夏平咬牙切齿,简直恨不得将其挫骨扬灰。 而夏平面对这么多人的仇恨,淡定的拉出超级仇恨系统界面,看着上面各种好东西,摸了摸下巴:都积攒到这么多仇恨值了,不知道是兑换圣品丹药混沌丹,还是绝世武学如来掌,或者是神器乾坤鼎,真是烦恼啊。
灵气复苏,武道兴起,地球出现一个个连通异度空间的通道。 无数超凡生命进入地球,神灵入侵、法则降临、怪异再现,人类开启进化纪元。 少年认主知识之书,推演功法,优化秘籍,第三视角,属性异能,踏上超凡之旅。

浮生物语

裟椤双树
千百年前,她曾是爱上了水神的小小树妖,在经历过与水神幻灭的悲情爱恋后,她独自活到现世,变成了“不停”甜品店的老板娘。她会泡一种叫做浮生的茶,她店铺里会来很多奇怪的客人。每个客人都会喝到她的茶,给她说一个自己的故事,那是妖怪们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俊美的猫妖少年爱上一条鱼、视觉系的美艳狐狸守护着谶花、黄金狮子仰天长啸拯救爱人,夜蝶武士背负离奇身世诛杀妖魔……每个光临甜品店的客人身上都有故事。如同浮生茶一般,有着百转千回后的苦涩与甘甜?树妖老板娘是听故事的人。而她自己也是在人生中淡然寻觅的人她的生命有子淼、九厥、敖炽、胖子、瘦子……最终,他们将走向何方?

绝世大明星

俗人小黑
重生平行世界,从小小的视频主播开始!

天下第九

鹅是老五
无尽宇宙之中有八道鸿蒙道则,这八道道则每一道都被一个无上强者融合。没有人知道,宇宙之中还有第九道道则,这一道道则破开鸿蒙,无人可触。什么小说可以看天下第九?天下第九在哪里可以免费阅读?

谁把谁当真

水千丞
一个风流薄幸、肆意游戏人间;一个历经千帆、理智凌驾。感情这场由“及时行乐”开始的关系,逐渐演变成兵不血刃、攻心为上的较量,他们互不信任却又互相吸引,在猜忌与试探之间不断挑战着彼此的底线,清醒着沦陷、茫然着动情,最终作茧自缚。谁比谁认真;谁把谁当真
日月山庄的小少爷沈千凌从树上摔下来,失忆了。不仅如此,清醒后简直像是换了个人。事实上如今的他是影帝被砸中脑袋后穿越而来。从现代人变成万人迷美少年倒也罢了,为何还要嫁给一个男人?追影宫主秦少宇深情款款,疼儿心切的娘亲说风就是雨,神医很暴躁,武林很喧嚣,暗卫脱线又英俊,居然还有一只小凤凰? 本文文笔逗趣诙谐,情节流畅明快,没有传统江湖的血雨腥风,但仍处处留有伏笔,等待读者去追寻答案。

繁花

金宇澄
繁花原著小说讲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阿宝变成了宝总,经历过成功失败,在沪上弄潮儿女中留下一段传奇,道尽一个时代的情义与至真。

鸿蒙道尊

九支书竹
三十三诸天世界,灭世道劫,凭手中三尺青锋,败尽三十三天诸天骄,战通天,逆轮回,掌生死,踏碎凌霄!
最新小说: 斗破后传 裙下臣 最爱你的那十年 东宫 我和反派第一好[快穿] 花千骨 三体2:黑暗森林 权臣闲妻 校草怎么还不和我分手[穿书] 绝世武魂 闻香榭之一脂粉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