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仙逆网 > 季汉大司马 > 第421章 渐生篡心

第421章 渐生篡心

马上记住仙逆网,如果被/浏/览/器/强/制进入它们的阅/读/模/式了,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邺城。

魏王宫内,侍从捧着巾帛,脚步匆忙,于廊间穿梭而行。

凡遇见阻拦的甲兵,口中急呼:“许昌急报!”

见侍从穿着打扮及那手中巾帛,纷纷避让,不敢阻拦。

跨过高高的门槛,侍从跪在地上,说道:“大王,许昌急报!”

“何事?”

司马懿拆开巾帛,见书信上的内容,脸色顿有变化,说道:“大王,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率杂人、家僮等一千余众叛乱,趁夜袭攻长史王必,继而火烧城门,欲挟持天子南下。”

吉本、耿纪、韦晃这些人皆为关中籍贯之人,与曹操所重用的关东士人格格不入。

不受重用之下,见曹操近年来杀皇后、皇子,因杨修案又诛杀忠汉人士,已知曹操心有篡汉之念。

时见刘备坐断南方,吉本、耿纪、韦晃等人则谋划多年,欲挟持刘协南下,投靠刘备。

“然后呢?”

曹操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放下手中的毛笔,问道:“王必生死如何,叛贼可有被镇压下去?”

司马懿浏览巾帛内容,说道:“是夜,王长史肩膀中利箭,于混乱中而逃,探得金祎与三贼伙同,遂奔走至南城,联络城中诸卿。”

“及天明,王长史合颍川中郎将严匡,发屯田兵剿贼,吉本、耿纪、韦晃、金祎等贼及其家眷,皆被王长史擒获,帐下千余人非死既降。”

“王长史上疏请问大王,所擒叛贼何以处置?”司马懿问道。

曹操面露怒意,说道:“告诉王必,凡举兵叛乱之人,夷三族。”

“诺!”

说着,曹操将手中的毛笔,扔到案几上,骂道:“这些许昌汉臣怎就冥顽不灵,聚众叛乱,欲挟天子南下,何其为愚也!”

曹操真就又气又恼,这些许昌臣子就不能安生吗?

连屯田兵都打不过,还想着挟持刘协南下武汉,真就让他想笑!

莫以为刘备真有兴汉之心?

估计刘备没有兴东汉的心,却有兴自家汉室的想法。

刘协真到刘备手上,过不了多久,不是死于非命,就是坐船过江时,沉江而亡。

“今许昌城中形势如何?天子可有受伤?”曹操问道。

自曹操平河北后,为了减少刘协的影响,便挪到邺城办公。今曹魏的政治中心不在许昌,而是在邺城。

迎奉天子的许昌,则由丞相长史王必全权负责。

丞相长史王必虽寡有人知,但早在曹操于陈留起兵时,便追随曹操左右。

曹操占据兖州后,封王必为从事;后曹操命王必出使洛阳,立有功绩,迁至主簿,随军作战;曹操于下邳擒获吕布,不仅是刘备欲杀吕布,时王必也劝曹操杀吕布。

追随曹操数十年间,王必虽无过人才略,但胜在忠心。这也是为何曹操将大本营北移在邺城后,王必则负责起许昌事务。

司马懿摇了摇头,说道:“吉本、耿纪等人不过乌合之众,虽谋划周密,但行事不严。至天明时,众人兵马分散,被王长史击败。天子居于宫中,安然无恙。然尚有余众潜于许昌城中,未被察觉。”

曹操冷笑几下,说道:“看来许昌城中有意襄助叛贼者,应当有不少。”

负手踱步,曹操对刘协这个烫手山芋,烦得不行。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策虽好,但却有利有弊。

早些年他因迎奉天子,积攒名望,席卷兖豫,群贤争先投效,从而实力激增。

官渡之战时,他能与占据河北的袁绍扳手腕,多亏手握天子,通过施展外交手段,拉拢关西诸将,挡住并州攻势。

然随着他统一北方,与刘备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天子逐渐成为烫手的山芋。

曹操欲模仿王莽,通过进公、称王,进而取代汉室。然走到魏王后,他却心生犹豫,不知要不要往下走。

今下吉本、耿纪、金祎在许昌掀起的叛乱,似乎推着他往前走。不取代汉室,他的魏王国势必长期被汉所笼罩。纵他怎么安抚人心,盖无知士吏或许会以为今下仍是大汉所有之天下。

“请大王息怒!”

孙权似乎看出来曹操的烦恼心事,说道:“吉、耿、金等人起兵叛乱,多是大王寡镇许昌,而汉帝久居许昌。汉帝长久施恩下,难免有不得志之人,阴连外人,蓄意反叛。”

“今下之策,大王宜当借机,彻底铲除蓄意不轨之人,以防许昌再起叛乱。如招许昌诸臣入邺城,暗查是否有臣吏参与此谋逆之事,尚不被王长史所察。此策虽不治根,但却可治表。”

曹操瞥了眼孙权,淡淡说道:“孤欲治根,又当如何行之?”

孙权躬腰低头,说道:“汉室衰微,得大王匡扶,方初安天下。然汉帝不识大王之恩,常欲阴连外臣,谋害大王。今下欲铲除不轨之人叛乱,唯大王顺奉天命,行效三代之德政。”

相较前两次的言语反对,这次曹操却是沉默不语,心有多思。

孙权所说之语道出了今下的本质,不是忠汉之人多,而是刘协作为天子,从法理上统治着天下。

纵他是傀儡,他始终是天子。为摆脱刘协的影响,不得已放弃老巢许昌为政治中心,而是选以邺城为根基。

刘协身在许昌,不论曹操怎么监视,刘协都可向下施恩的空间,谋划大饼,吸引他人投效。也就是说刘协不死,今后还会有叛乱发生。

取代汉室,剥去刘协身上的天子外衣,或许才能根除以‘天子’为名的叛乱。

踱步间,曹操忽然问道:“霍峻今下如何?”

“启禀大王,霍峻取蒋干首级,与淮南王玺,一并送至武汉,以向刘备示无反叛之念。事后刘备招霍峻入武汉,授以录尚书事,留其于武汉。江淮军政则由副督庞统治之,兼领徐州刺史。”司马懿答道。

霍峻拒绝淮南王,向刘备献上破魏方略。刘备施恩回报,让霍弋与刘禅结连襟之关系,保证霍氏今后之富贵。然以上这些事属于密事,为了达成迷惑曹操的战略意图。

次日,刘备颁布王令,让霍峻卸徐州刺史职务,授其尚书事,留京与法正、诸葛亮等人统领中枢,显示出刘备忌惮霍峻之感。

“录尚书事,留武汉治国。”

曹操捋须冷笑,说道:“不知霍峻今时后悔否?”

说着,曹操惋惜摇头,说道:“若霍峻受领淮南王,举兵叛刘,则大事成矣!”

在曹操今时眼里,霍峻无疑做了个错误的选择。

称霸江淮,治统万民,封国受土不选;却选择了向刘备表示忠心,今受其猜忌,被削兵权,真就令他想笑。

“大王,霍峻虽无反叛,但却也让刘备猜忌霍峻,削其兵权,留居于京。”孙权说道:“今下之重,当在根治许昌之乱。”

曹操捋须而思,说道:“且如仲谋之意,招许昌官吏北上邺城,察其间是否有吉、金等同党。”

“对了!”

曹操想起什么,说道:“王必忠奉国事,平定叛乱,赐钱帛与之。让其好生养伤,孤当有重用。”

“诺!”

孙权听着曹操的部署,心中若有所思。

经吉、金、耿等人的反叛,曹操今下应有称帝之念。自己与曹丕谋划的计策,或许可以实施了。

“大王,裴代郡回邺述职。”侍从禀告道。

“宣!”

曹操坐回榻上,双手撑在案几上,露出和善的表情。侍从也趁机拾起被他扔掉的毛笔,换上崭新的毛笔替代。

虽有许昌叛乱的前事在,今下曹操也因刘、霍君臣生隙而感到舒心不少。

少顷,裴潜趋步入殿,行礼拜道:“臣潜拜见大王!”

曹操面露笑容,说道:“三年前,代郡混乱,孤授卿以大任。经卿三岁整治,盖代郡已平,孤心甚慰。”

说着,曹操话音一转,问道:“孤闻计吏言,卿治代郡时,治百姓宽厚,治诸胡刑重,然不知可有此事?”

三年前,代郡乌桓猖獗,曹操欲发大军征,询问裴潜意见。裴潜则表示代郡乌桓尚无反叛之心,今下当用计策化解代郡之乱。

裴潜单车入代郡,安抚乌桓单于,好生劝导。单于惊喜参半下,归还财物及人口与代郡。安抚完乌桓单于,裴潜反手就将与乌桓人勾结的郝温、郭端等十余人处死,威慑代郡上下。

其间,裴潜深晓乌桓势大,不敢以宽松之政纵容,而是采取严刑峻法,一旦有胡人犯法,裴潜则决不手软。

经三年的整治,代郡风气大改。曹操见裴潜功绩卓著,也将裴潜召回邺城,欲委为丞相理曹掾。

裴潜不卑不亢,拱手答道:“启禀大王,确有此事。”

“臣待百姓宽厚,是以百姓受胡人袭扰,多有贫寒,故施以宽收其心;待诸胡刑峻,是以胡人桀骜不驯,时常扰民,故施以严法制其心。若待诸胡宽厚,纵其野心,胡人必会扰民,时郡吏发卒遏之,胡人必反矣!”

说着,裴潜言语认真,说道:“以潜粗鄙之见,窃以为后继者若治郡失衡,宽严不分,乌桓势大难遏,则代郡必有叛乱发生。”

曹操皱起眉头,对裴潜后续的那段话多有不认可,以为裴潜为他治理代郡的汉宽胡严的政治手段找理由。

脸色渐渐平淡了下来,曹操说道:“计吏所言盖或有偏颇,卿治代郡有功,安抚汉胡,历三岁而事成。今丞相府尚缺理曹掾,可由卿出任之。”

“诺!”

见曹操不相信自己的话,裴潜没有过多争辩,时间会证明一切。毕竟代郡情况之复杂,非是几句话所能说得清楚。

代郡乌桓势大,近年来与鲜卑轲比能等人勾结,岂能那么容易被解决的。

排行阅读

继《盛世嫡妃》、《盛世谋臣》之后,盛世三部曲之三——《盛世医妃》幸运的人有相同的幸运,倒霉的人却各有各的倒霉。他是生父不详的鬼眼世子,她是生而克母的国公千金。他被全京城的人畏惧嫌弃,她被父兄所弃隐居乡野。——既然我们都这么倒霉,不如相约一起祸害世间吧?南宫墨,名震亚洲的“千面妖女”,一时走背运被个菜鸟引爆炸药,死得轰轰烈烈。再睁开眼,成为了大夏皇朝楚国公府嫡女。隐居乡野,采采药,杀杀人,没事的时候打师傅。原本以为会一直逍遥自在下去,直到一张不输于她的赐婚圣旨从天而降……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
笑尽天下英雄,宇内我为君主! 天域君主叶笑,以一人之力战三大宗门,以一敌万,大杀四方,但终究寡不敌众。一朝醒来,发现重生世俗界,更得到极品灵宝天晶灵髓,无尽空间。 这一世,他再次杀回天域,更进一步,成为苍穹主宰,纵横天下,快意恩仇,笑尽天下英雄。 万水千山,以我为尊;八荒六合,唯我称雄! 诸君与我并肩,征战这天域苍穹!…
十五岁那年,凌可发现自己是个基佬,他喜欢上了一个同性帅哥!凌可窥视着对方的朋友圈,关注着那个人的一举一动,在私底下疯狂地进行着迷弟般的行为。只可惜,他喜欢的帅哥是个换女友如换衣服的傻B直男。 几年后,凌可和暗恋的帅哥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成了好朋友。为了不让心上人讨厌自己,凌可压抑了自己的天性,硬生生地将自己伪装成了一枚24K纯金直男。
陈家有儿郎,风度又翩翩,年少有才情,才高又八斗,谁家女儿慕。 穿越成了农家子弟,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读书改变命运,然而 姓陈没错,恩师你起什的这叫什么字?陈什么世美?! 陈世美这个名字是谁都能用的吗!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目前,似乎是在宋朝?! 陈蛋蛋:妈卖批,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出来,特么我叫陈世美
美人骨,世间罕见。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如果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有个人带着两世的记忆,深爱着你。多幸福。时宜对周生辰就是如此。而他,却早已忘记她。…
表面上是冰冷寡言的富家少爷,但是楚河的身份却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夜幕降临,看似宁静的都市妖魔横行,鬼怪肆虐。旧识现身,牵出许多前尘往事。危机仍在,且看王霸之气爆表每天都被自己帅醒攻和坚强不息打不死受(误到天际)如何夫夫协作,在危机四伏的路上碾压各路炮灰。 作者选材独特,角度新颖,情节叙述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故事融合灵异鬼神等诸多悬疑的元素,却丝毫不让人有沉闷之感。刻画人物方面入木三分,登场人物性格生动丰满,使情节增色不少的同时,也令读者更加期待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将是如何走向。
“在岩浆的浪尖上,有烧不完的余烬。”古穿今,年下。 幻想空间古穿今 都市异闻青梅竹马,双向暗恋,两个高龄三千多岁的大魔法师,一个阴差阳错被赋生孤独地度过了三千年;一个则断绝七情六欲跳赤渊,还不忘带着所有碎片。三千年前,宣玑从出生起,就跟盛灵渊在一起,他是盛灵渊的剑灵,他们自幼一起长大,人世颠沛流离,命运坎坷颠簸,而他们是彼此永远的光。
本书继《人生若只初相见》连续重印8次,梅子黄时雨2010继续谈情解爱,从最初到最后,跨阅爱情的真相,以爱之名,止爱之殇!什么叫放纵?我渴望重遇你,眼神渴望抚摸你,声音渴望企及你,最初的爱渴望走进最后的梦里。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被背叛的,一种是背叛的。男人永远不懂,女人说分手是为了挽留,所以,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前一种。每个人有两次恋爱,最初的爱用来伤害,最后的爱用来成熟,N年后回首,为仍然相信爱情的人们,记录的爱情纪念物。作者的话——

秘巫之主

真愚老人
当持续百年的灵障被神秘的流星撞碎,消失的灵气开始复苏,神秘侧渐渐恢复,魔法、巫术、诅咒、超凡生物、诡秘的传说、异域的魔神旧秩序轰隆倒塌,新生的秩序却混乱而迷茫。 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即将来临之际,唐奇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低劣的痛苦魔鬼,而且被挂在了十字架上 PS:此文为类似近现代美国背景,都市神秘侧风格。

安珀志1:安珀九王子

罗杰·泽拉兹尼
仿佛从永恒的混沌中苏醒。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自己做过什么。只有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使他排除艰辛,压倒重重阻挠。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妹妹。但是,与家人重逢并不意味着安全。相反,一连串历险开始了。家人中,有的可以依靠,有的却是一心置他于死地的仇敌。陷入阴谋,却完全没有头绪,他只能凭借自己的本能与顽强,在黑暗中一步步摸索前进,进入一个千奇百怪、无可理喻的世界。安珀的世界。而他,科温,正是安珀的王子。他的人生,将在王位的争夺战中拉开序幕。

天赋图腾

有时有点邪
神秘麒麟玉,携带着现代地下势力老大凌青的灵魂来到了这个崇尚至高武力的崇武大陆。 这一世,他名为凌青衍。 崇武大陆,恒古至今,流传着一句话: 天赋图腾者,天地的宠儿。
君既无情我便休,你不愿休,我来休。 你有知己所爱,我是明珠暗投。 姬明笙:我有钱,有势、有闲。为什么委屈自己相敬如冰、举案齐眉?非要忍受丈夫的白月光,心头爱,红颜知己?还要大度持家,孝顺公婆? 不如一纸休了夫。各回各的家,各找各的命中良人。 命中良人楼长危:虽然相逢恨晚,该我的还是我的,我的明珠,合该捧在我的手心,放在我的心间。 真所谓: 看看东来看看西,你休夫来我亡妻;算算东来又算西,你我正好配夫妻 卫繁:我爷爷是显国公,他是个老纨绔;我爹是江平侯,他同样是个纨绔;我哥侯府世子,还是个纨绔。据说,我未来的夫君,仍旧是个纨绔。 楼淮祀:我外公是太上皇,我舅舅是皇帝,我娘是长公主,我爹是辅国大将军,我哥人中俊杰,我生下来就已经在人生的终点,我觉得我除了胡作非为,享受人生之外,生平再没其它追求。 卫繁和楼淮祀一同表示:我们夫妻的目标是,有钱有闲,混吃等死。 一旨令下,卫繁和楼淮祀站在云栖地的府衙前。 瑟瑟秋风寒凉! 不过,不要紧,我们夫妻哪怕在贫瘠之地,也要混吃等死,建功是不可能建功的,咸鱼是莫得这种觉悟思想的。 只是怎么一不小心,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就换了新颜。诸民纷纷涕零:我们府君大大大青天,必须立长生牌位。纨绔?莫得事,你要这么说我们府君,要么是蠢要么是坏,要么是又蠢又坏。 卫繁楼淮祀相顾无言、面面相觑。
最新小说: 争春园 人道至尊 打怪升级在都市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识汝不识丁 离婚后开始谈恋爱GL 暴君的炮灰男后[穿书] 香蜜沉沉烬如霜 校草男友大有问题[穿书] 男妃嫁到 复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