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仙逆网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第九十五章 进攻大阳镇(上)

第九十五章 进攻大阳镇(上)

马上记住仙逆网,如果被/浏/览/器/强/制进入它们的阅/读/模/式了,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作为一名“流寇”,悠闲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奔波才是他们的常态。张顺刚刚休闲了两天,便被“紫金梁”“闯将”叫了过去。他们趁着山西巡抚宋统殷还没反应过来,商议一下下一步攻占周围的县镇事宜。这样一来可以清除周围官兵的眼线和势力,二来可以及时收集有用物资以壮大自己。

三人商议一番以后,决定让“紫金梁”去攻打距离较远的端氏镇,让张顺去攻打较近一些的大阳镇。那“闯将”黄来儿则负责去扫荡泽州东部区域,伺机进攻陵川县城,而那“九条龙”则暂时负责泽州的防御事宜。

张顺和另外两人商议完毕之后,便回到住处,安排出战事宜。由于大阳镇距离泽州城并不是很远,也就六七十里路。张顺等人若是轻装上阵,也不过一日路程罢了。

于是,张顺干脆安排陈金斗带领辎重营、二炮部队、女营、铁匠营等留守泽州城,顺便等待、寻找一下失散许久的陈长梃及其马军。自己则带着前后左右四部人马、先锋蒋禾、马军刘成、斥候赵鲤子和本部中军人马,共一千五百步军,二百马军并携带五门三寸虎蹲炮,出击大阳镇。

大阳镇古称阳阿,乃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该镇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自古便有“古有阳阿之剑,可陆断牛马,水截鸿雁”之说,到了明代更是以生产钢针出名,甚至有“九州针都”之称,大阳钢针不但行销全国,更是远销到中亚地区。

除却丰富的矿产资源、精巧的制针产业和发达的商贸以外,大阳更是蜚声于世的歌舞之乡,“阳阿奇舞”天下闻名,楚腰纤细掌中轻的赵飞燕便曾学歌舞与阳阿公主府。因此,大阳镇的富庶便被时人夸赞道: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

可惜对“贼寇”来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富庶能给自己提供多少物资金银和多少漂亮的女人而已。之前“老回回”已经掠夺过这里一次,“紫金梁”等人觉得此处未必剩下多少油水了,才轮到张顺攻打此处。

不过,张顺并不知道这些事情。一大早吃罢饭,他便按部就班的安排完阵型后,率领着队伍立刻出发了。为了防止官兵的突袭,他早早的将赵鲤子的斥候撒放出去,不时的向自己汇报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一路无事,张顺队伍倍道兼行,傍晚到达了大阳镇。这大阳镇与润城镇颇为类似,皆是冶铁而兴,以铁货贸易出名,并且都有都建有城池,非一般镇子可以比拟。

张顺到时,那大阳镇也已经有了准备,虽然防御颇为仓促,但是想一股作气攻下此城已经不可能了。张顺见状,心中直骂“紫金梁”坑爹。

原来之前“紫金梁”告诉过张顺,老回回两次都轻轻松松占领此城。此城并无防护,只需张顺带人接收便是。张顺只道他熟悉敌情,便麻痹大意了。虽然张顺已经尽量做好万全准备,带领着自己麾下全部战兵,还携带了五门三寸虎蹲炮,到底还是图省事,把李十安和剩余火炮留在了泽州。

没有办法,张顺使蒋禾试探着攻击了一番,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张顺便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攻打下来这种城池了,便一边命令麾下士卒安营扎寨,一边使人连夜报信泽州城,准备调集李十安过来攻城。

原来张顺颇为不幸,此镇有一大官唤作张光奎,仕至山东右参政,总二东盐事。正好此时返回大阳家中,听闻贼寇攻来,便率领其兄长守备张光玺、千总刘志安及义子门徒等抵御张顺。

彼时,千总刘志安麾下有士卒五百,再加上张光奎招募的义子门徒、城镇百姓三五百人,总共守者约有千人。张光奎见张顺人马较少,便与兄长张光玺和千总刘志安说道:“我听说守久必失,贼人初至,人马不众,我等可趁其立足未稳,夜袭其营也。贼人本是鼓噪而来,鼓噪而去,无甚约束。若是受了这番惊吓,破之不难矣!”

那千总刘志安听了,脸都绿了,连忙说道:“贼人势大,不可轻视之。”

那张光奎倒不是不智之辈,但是他地位较高,他得到的信息不是一个千总能够了解的。他早已知晓泽州城已被攻破,而附近仅有吴开先部人马,义勇、新兵不过千余人马,顶不得什么用。

山西流寇四起,那巡抚宋统殷大队人马根本不在此处。自己等人若是坐守此城,很快就会遭到大量赶来的贼寇围困,到时候恐怕只能被贼寇围死在城中。因此,他觉得自己只有冒险一击,破了面前贼寇,然后和吴开先部汇合,方能有机会保住这大阳镇和城中百姓。前番贼寇破城的惨状,至今仍未来得及恢复。几乎家家戴孝、户户治丧的结果,再也不能出现了。

那张光奎和张光玺本就是兄弟,身份官职又高于千总刘志安,刘志安没有办法,值得勉强同意了两人的要求。等到夜深,在张氏兄弟一再催促下,千总刘志安心想:胳膊拧不过大腿,左右多带些锣鼓,鼓噪一番,若是贼人惊退或炸营,也算是我的功劳;若是贼人营地稳固,我便带着士卒早早回城便是,此兄弟二人也埋怨不得。想到此处,他才勉强带领麾下五百士卒,携带锣鼓开城而出。

那张顺何其机灵,在后世看各种小说影视,早已对敌人夜袭偷营的把戏了解透彻。所以,他每次安营扎寨都安排好明暗两哨,监视敌人动向,以防止对方采取偷营的计谋。

果然,这大阳镇也不老实!这边千总刘志安带队刚打开城门,那边就有人通报给张顺。张顺立马下令各部起床,人衔枚,马勒口,各自行动不提。

那千总刘志安虽然忐忑不安,好歹摸到了张顺营地。只见贼寇大营黑洞洞,只道张顺等人早已歇息,不由大喜,连忙下令士卒一把发起进攻,一边敲锣打鼓,试图惊吓张顺营地。

排行阅读

斗破之魂族帝师

三角四方圈圈叉
只是一个爱看小说的普通死宅,意外地穿越到了《斗破苍穹》的世界... 穿越斗破还不错,好歹知道些剧情....可是我为啥穿越成了魂族的人呀!名字叫做“魂星孟”,恶搞流星蝴蝶剑不说,而且原作根本没出过这名字!我穿成了反派之中跑龙套的便当没加鸡腿的一个人么!这时候,还是小屁孩的最终BOSS魂天帝屁颠屁颠地走来,开心地说:师傅,我成为斗者啦!-------------一个穿越成了最终反派BOSS师傅的人调戏其他七族和萧炎的故事

神国之上

见异思剑
这是我的剑,也是我的棺。 十六岁那年,宁长久白衣悬剑,如是说道。…
池小池,四流出身,三料影帝,二流脾性,一品相貌,从地狱hard模式一路洗牌通关至人生赢家模式。然后,他被一盏吊灯砸成了植物人模式。061:你好,渣攻回收系统了解一下。本系统以渣攻的悔意值为计量单位,每积攒一百悔意值即可脱离当前世界。友情提示一下,我们的员工在工作中一般是通过自我奉献与牺牲,培养渣攻的依赖性,一步步让渣攻离不开……

鸿蒙道尊

九支书竹
三十三诸天世界,灭世道劫,凭手中三尺青锋,败尽三十三天诸天骄,战通天,逆轮回,掌生死,踏碎凌霄!

残次品

priest
#以星球为单位大手笔发便当#; #不看文案你不站反CP算我输#; #对攻控受控都很友好#; #你萌的角色除了两个主角之外,不分身份地位人种物种都有便当的可能#; #虽然中间虐哭但我坚持认为这是我今年吃过最美味的巨型甜饼#

全球高考

木苏里
因为一个小意外,游惑被拉进一场奇怪的考试中。暴风雪中的猎人小屋考物理、四面环坟的山中野村考外语、茫茫大海上的礁石荒岛考历史。一个场景代表一门科目,徒手考试,真身刷题,及格活命。主角游惑三进三出监考处,因此跟001号监考官秦究结下梁子。针锋相对之下,他发现自己似乎早就认识秦究,而考试背后也藏有秘密……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惊险刺激又谜团重重的世界,令人捧腹,值得一读。

时光教会我爱你

一片口香糖
很多人问时敛森,你究竟看上林鹿哪一点? 沉思片刻,他答:“举个例子吧,同样一只月饼,有人喜欢甜的,有人喜欢咸的,而我偏偏喜欢五仁的。” 林鹿欲哭无泪:“时先森,你口味真重。”

破云

淮上
城市天空,诡云奔涌 三年前恭州市的缉毒行动中,因总指挥江停判断失误,现场发生连环爆炸,禁毒支队伤亡惨重。三年后,本应早已因过殉职并尸骨无存的江停,竟奇迹般从植物人状态下醒来了。 英魂不得安息,他必须从地狱重返人间,倾其所有来还原血腥离奇的真相。 现代都市刑侦,英俊潇洒十项全能进可百米狙人头退可徒手拆炸|弹没事就爱装个逼的攻&因为反正随时准备完蛋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很淡定的受

燕倾天下

天下归元
那时节,天下倾,那时节,星霜变,那时节,血染金銮断红绡,那时节,锦瑟华年醉明月,转瞬间,燕过也,一帘深秋,悲歌未彻。–如果这一生,遇见你,是因为那年的春风忘记遮掩了彼此的气息,以致于在茫茫人海里,我不能不转身,对上你若有所悟的回眸。那么让我记得你,从总角黄髫至白发耄耋,每一个昨日都比今日更为分明,如同就那端砚徽墨,宣纸湖笔,铺开紫檀案几锦绣长卷,每一落笔,都白纸黑字,淋漓鲜明。这一生与你一起的日子,是欢歌,是清词,是杨柳碧波间抚琴一曲,一个音符一朵桃花。而与你别后,草成的新赋,句句,悲凉在骨。从此后,谁伴我,遥寄耿耿星河,年年钟鼓。

桃花债

大风刮过
天枢星君和南明帝君有私情,被玉帝贬下凡界,玉帝钦点我宋珧元君下凡对他二人残酷折磨,棒打鸳鸯。 迫于玉帝的权势,本仙君屈服了,下界做了个藩王世子,将文弱书生天枢星君强抢入府。 星君啊,本仙君实在是逼不得以,你我在天庭上还有点梁子,你以为我想和你每晚上睡一张床么?
武之巅峰,是孤独,是寂寞,是漫漫求索,是高处不胜寒  逆境中成长,绝地里求生,不屈不饶,才能堪破武之极道。凌霄阁试炼弟子兼扫地小厮杨开偶获一本无字黑书,从此踏上漫漫武道。

生肖守护神

唐家三少
《生肖守护神》小说是一部都市异能类小说,是唐家三少的第七部长篇小说,也是唐家三少创作生涯中两部都市异能小说的第一部(第二部为《天火大道》)。小说讲述了痞子麒麟——齐岳带领着十二生肖守护神,努力保护地球,在都市创造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的故事。
最新小说: 国民校草是女生 最爱你的那十年 男主们为什么都用这种眼神看我[娱乐圈] 锦绣未央 谁把谁当真 咬上你指尖 移动藏经阁 时光教会我爱你 请嗑我和总监的cp 炼气练了三千年 济公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