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仙逆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九百章:群起而攻之

第九百章:群起而攻之

马上记住仙逆网,如果被/浏/览/器/强/制进入它们的阅/读/模/式了,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朝堂之上,向来瞬息万变。

原本,杜宁开口禀奏,先是否定了殿试受贿舞弊的可能,已经足够让在场的人震惊了,但是随着他的目的真正显露,在场的一众大臣,还是一阵惊疑不定。

要知道,这件案子一出,萧镃卷铺盖回老家,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原本此事也该到此为止,有这么个翰林学士来背黑锅,也足够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萧学士骨子里竟然这么看重颜面,被举子们堵着府门一骂,竟然给天子递上了一封自陈书,然后割脉自杀了。

要是就这么死了,那也算了,往死人身上泼脏水,有的是人会干这种事,说成是畏罪自杀,简直是轻轻松松的。

可偏偏,人给救下来了!

这一下,可就变得有意思了。

众所周知,自杀的念头,往往是一时冲动,真的过了那股劲儿,未必就还能再有决心下得去那个手。

尤其是生死一瞬间的时候,那种无力感,很少有人会想再次体会。

所以,萧镃的命保下来了,他再次自杀的可能性很小。

正因于此,这件案子才会迎来转机,萧镃既然自杀,代表着他很有可能,是真的有冤屈。

对于他这样一个清流词臣来说,这种污名是他不能承受的,所以才会想要以死自证清白。

如今虽然没死,但是,他心中的怨愤不会有丝毫的减轻,换句话说,如果真的有人构陷他,那么,萧镃必定会不顾一切的反咬一口,哪怕搭上自己也不在乎。

这种情况下,杜宁只要能够利用得当,那么,萧镃完全可以变成他的助力,以此来扳倒江渊,甚至是江渊身后的人,这本是最明智的做法。

但是,杜宁却没有这么做,他虽然把矛头对准了江渊,可却不是只针对江渊一人,而是捎带着张敏,朱鉴,甚至于,他的一番话,把所有的读卷官都弹劾了进去。

如果单单从案情上来说,只要杜宁说的都是真的,那么,这些读卷官们,的确都难逃干系。

可朝堂之事,向来都不能只看事实。

贸然将内阁三人同时卷进来,已经是十分冒险了,要知道,能够做到内阁大臣的位置的,都不会在朝中是孤身一人。

之所以众臣觉得,杜宁会将矛头对准江渊,除了因为这件事情,他是最大的嫌疑人之外。

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江渊在朝中的人脉,随着他和陈循闹翻之后,已经断了大半。

再加上,杜宁和江渊本身同出于清流,所以,他们之间相争,其他派系的大臣,并不方便插手。

但即便如此,对内阁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自从之前江渊和朱鉴联手挤兑俞士悦不成之后,他就转投了王翺的门下。

有这位首辅大人撑场面,江阁老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拿捏的。

而除了江渊之外,张敏虽然向来在内阁当中的存在感不强,但是,他是个实干型的人才。

内阁五个大臣,王翺,朱鉴是以功拔擢,外官入京,俞士悦是从大理寺转调而来,江渊虽然是从刑部侍郎迁升内阁,但是,他属于清流一脉,是从翰林院转调到的六部,并没有地方经历。

这么些个人当中,唯有张敏,是正正经经的从七品知县做起,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擢迁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然后在匠户改制中得了天子赏识,被擢入了内阁当中。

这样扎实的政绩资历,再加上张敏在朝中素来脾气颇好,所以,他在朝中的声誉一直不错。

尤其是在进到内阁之后,无论是王翺,俞士悦,还是江渊,朱鉴,都因为在各种各样的原因闹出过幺蛾子,只有张敏,虽然和俞士悦这个次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却一直安安分分的,没闹出过什么麻烦。

这样的人,看着好欺负,但是,实际上是最不好欺负的。

因为一但将矛头对准了他,所有人都会觉得,你是在欺负老实人。

朝廷当中固然有许多争权夺利的,可也少不了张敏这样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杜宁把他给一块打下去,很容易引起朝堂众臣的反感。

至于朱鉴,虽然因为之前和俞士悦的斗争当中落败,甚至因为谋求太子府詹事的事情,而落得声名狼藉。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人家朱阁老,身上毕竟背着一个孤身出使,营救太上皇的功劳。

更不要提,很多人其实都在猜测,朱鉴的背后,其实就是太上皇在暗中支持。

这几个人,一个就已经不好对付了,更不要提,杜宁一下子要对付三个。

哦,对了,这还不止,虽然杜宁将主要责任推到了内阁三人的身上,可也没忘了其他几个侍郎的责任。

这些个侍郎,虽然有所转调,但是,基本都没怎么动,在朝中也算是有分量有人脉的人物,他们的身后,或近或远的,也站着几个七卿重臣。

这些人要是联合起来,杜寺卿这回,算是把大半个朝堂都给得罪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当杜宁的话音落下之后,朝堂上的那七卿大臣,包括内阁王翺在内,都将目光投向了杜宁的老师陈循。

那意思是,你这个弟子,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然而,面对一帮大臣试探的眼神,陈尚书却八风不动,面无表情,似乎杜宁的所作所为,和他毫无关系一样。

既然如此……

朝堂上沉寂了片刻,老大人们纷纷收回目光。

面子他们给了,但是既然陈循不接,那么,可就不怪他们了。

一众老大人眉目低垂,个个低声不语,朝堂之上,议论声越来越大,终于,吏部侍郎赵新大步出列,道。

“陛下,大理寺既奉圣旨察查此案,理当审慎,如今,杜寺卿口称此次殿试,乃是翰林学士萧镃伙同内阁大臣江渊,张敏,朱鉴故意串联,私定标准,借朝廷抡才大典牟取私利,不知证据何在?他们所谋之私,又是何事?”

既然杜宁要闹,那么,就得有经得起质疑的底气。

刚刚的少许沉寂,是朝中一众大臣,给陈循的面子,让他这个杜宁的老师自己出面,将局面收拾。

但是,陈循不动,那么,就默许了群臣可以反击。

事实上,这才是朝中一众大臣对杜宁此举感到意外的原因。

殿试舞弊并不是什么小罪名,对于参与阅卷的大臣们来说,用才干不足,一时出错来结束,是最好的理由。

当然,既然天子动怒,那么,想要这么简单的遮过去,明显已经是不可能了。

但是,杜宁是刑案老手,他完全可以用春秋笔法,将重点都放在江渊等几个人,甚至是江渊一个人身上。

可他不肯,那既然杜宁先弹劾了他们,就不能怪他们反抗了。

总没有只能杜宁弹劾他们,而不准他们质疑的理由。

当然,涉事其中的大臣,是不会最先开口的。

以吏部为例,这次参加殿试阅卷的,是前兵部侍郎,现任吏部侍郎的俞山,出面质疑的,则是另一位侍郎赵新。

这位赵侍郎,在朝中的资历可不浅,从老尚书王直还未致仕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吏部侍郎了。

而且,这位赵侍郎的经历十分传奇,他是朝中大员当中,少有的没有进士出身的官员。

永乐三年,赵新乡试中举,被选入太学读书,后来机缘巧合,参与编纂《永乐大典》,之后叙功被授予工部主事,历任工部主事,户部郎中,江西巡抚,吏部侍郎等职,为官以清正勤廉著称,在粮储,吏治等诸多方面,都是一把好手。

更重要的是,当初王振势大,于谦被人构陷,赵新和俞士悦一样,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愿意站出来替于谦发声的大臣。

甚至于,因为此事,后来赵新也一度被王振记恨,构陷入狱,因为此事,虽然于谦如今官居少保,但是,他对于这位赵侍郎,也依旧十分尊重。

事实上,若非是王文横空出世,赵新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接任王直吏部尚书职位的人。

甚至于,虽然王文横插了一脚,直接空降成了吏部尚书,但是这位赵侍郎,却并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兢兢业业的辅佐王文,完成了前次的大型京察。

这样的一位大臣,除了官位不及七卿之外,在朝中的影响力,可是丝毫不弱。

只不过,这位老大人向来安分守己,并不参与朝中争斗,只管着自己手里的事务,可这一回,却不一样,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位赵侍郎,有一位好友,不是别人,正是内阁的张敏。

面对赵新的诘问,杜宁倒是不慌不忙,道。

“赵侍郎,萧学士在割脉自杀之前,曾经留下一封自陈书,这份自陈书中,写明了江渊是如何主动同他串联,又是如何核定审阅标准的。”

“当日,在阅卷之前,江渊主动叫住了萧镃,趁休息时,主动提出,应当统一阅卷标准,当时,萧镃原本打算拒绝,但是,江渊愿意帮助他推选三名候选人送到御前,在说动萧镃后,又叫来了张敏和朱鉴,二人也均对江渊所说的阅卷标准表示认可,并表示可以由萧镃来代他们选定候选人。”

“随后,萧镃在阅卷开始之后中间,曾召集诸读卷官,将程宗的试卷传阅,伙同江渊大肆称赞程宗的试卷中正平和,暗示他们黜落锋芒太盛,不够中庸之道的试卷。”

“此事,除江渊等人秘密商议一事,是出自萧镃的自陈书外,其他诸事,皆有据可查,并非本官胡言。”

闻听此言,赵新皱了皱眉,见此状况,江渊终于绷不住了,上前道。

“陛下,萧学士的确曾召集诸读卷官,称赞程宗的试卷,但是,并未暗示我等黜落与程宗论点不同的试卷,至于杜寺卿指证臣与萧学士勾结一事,更是子虚乌有。”

“臣不知道萧学士为何要陷害于臣,此次殿试,臣未能为国选材,亦知有罪,但是,欲加之罪,臣不敢领受,陛下圣明,必能明察秋毫,还臣清白。”

与此同时,张敏也上前,道。

“杜寺卿,你说此事乃是江阁老一手谋划,联合本官和朱阁老,用三个呈送御前的名额,换取萧学士举荐程宗,那么本官想问,江阁老为何要这么做?”

“你先前已经说了,我等诸读卷官,和包括程宗在内的一干士子,并无任何牵连,那么,江阁老冒此大险,只为举荐一个素不相识的举子,这恐怕有些说不通吧?”

“即便是江阁老有其缘由,那么,本官想问一句,我和朱阁老,又是为何要和江阁老联手呢?”

虽然说,张敏在内阁素来低调,但是,看着好欺负,不代表真的好欺负,这一连串的诘问,句句都直指杜宁话中的漏洞。

紧接着,还没等杜宁回答,礼部侍郎王一宁又站了出来,开口道。

“陛下,江阁老所言非虚,萧学士的确曾召集诸读卷官,称赞程宗,但是,并未暗示什么,臣等选才失当,自当领罚,但是杜寺卿所言,乃欲加之罪,请陛下明察!”

所以说,这就是杜宁这么做最大的劣势。

双拳难敌四手,何况,他要敌对的,还不是四手,而是一大帮位高权重的大臣。

赵新就不说了,光是江渊,张敏,王一宁这些读卷官站出来,就够他受的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杜宁到现在为止,的确没有拿出什么过硬的证据,唯一的一个,就是萧镃的自陈书。

但是,这只是萧镃的一面之词,想要就此指控这么多朝廷大臣,难度颇大。

事实上,这也是江渊等人,能够淡定的等到现在的原因。

杜宁奏疏当中的内容,他们早就已经得知了,恰恰是因为,他们知道杜宁虽然喊得响,但是实际上拿不出任何过硬的证据,所以,才丝毫没有慌张的神色。

甚至于,有些人或许还想着,能够趁此机会反咬一口,也说不定。

面对这样的状况,杜宁也有些紧张。

他的奏疏当中有什么漏洞,他当然是清楚的。

事实上,他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打算只针对江渊,并不涉及其他人,但是最后,在陈循的建议下,他才改了主意。

现如今,如此禀奏的负面影响,已经渐渐显露出来,但是,老师所说的转机,却又在哪呢?

还是说,这个时候,就要拿出最终的底牌了吗?

排行阅读

虽然受作天作地,但是完全可爱,攻也是炒鸡强势还很宠受,但是不是无底线的那种,不过受一撒娇就心软了。小甜文一篇~ 狗血闹心雷人 强势攻x搞事情受 主角:费原,路柯桐 ┃ 配角:路若培,邱骆珉,沈多意 ┃ 其它:
为了在乱世中活下去,为了给至亲复仇,为了给全村一百一十八口枉死的人讨回公道,林挽月拿了龙凤胎弟弟林飞星的户籍去参军,励志杀尽天 下匈奴人。 宫廷中皇后仙逝,留下了十六岁的长公主和八岁的太子相依为命。 几位年长于太子的亲王对皇位虎视眈眈,姐弟俩的地位岌岌可危。 女扮男装的将军和运筹帷幄的长公主,正剧,慢热,传奇,军旅,宫斗,阴谋,复仇,HE
女军医重生古代遇上干旱逃荒,祖父渣,祖母毒,要卖掉她全家换粮食。顾锦里表示:小意思,先解决渣爷恶奶,再找水换粮,带着全家渡过灾荒。逃荒到大丰村安家,外来户不好混,各种被欺压,怎么破?顾锦安表示:没关系 ...

天盛长歌

天下归元
《凰权》小说改编电视剧《天盛长歌》(原《凰权·弈天下》),陈坤、倪妮领衔主演。
我若要有,天不可无。我若要无,天不许有! 这是一个起始于第八山与第九山之间的故事,一个“我命如妖欲封天”的世界!

觉醒日1

唐缺
600年前的涿鹿之战,究竟是谁和谁的战争? 长春真人西行途中,在撒马尔罕城发现了什么让他畏惧不已的事物? 欧洲中世纪的女巫迫害,到底是为了何种原因? 龙虎山天师张彦頨的寻宝活动,寻找到了怎样的恐怖存在? 明末起义领袖张献忠,为什么成为了杀人魔王、又在帮谁隐藏着什么? 炼金术士尼古拉勒梅的神秘人生,竟然是从一幅与西藏有关的凶画开始的? 一系列的历史谜团,整个人类的生存进化之路,似乎都和一股来自远古的神秘力量息息相关。冯斯,一个一直过着寻常人生活的平凡大学生,突然被卷进了一连串奇特凶险的事件中,从此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遭遇到一群自称守卫人的特殊人群,重新认识了世界的历史。他苦苦寻找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苦苦追索着远古恶魔的真相与秘密。他,和神秘莫测的黑暗魔王,一起等待着最终的觉醒之日

绝世天君

高楼大厦
武魂万千,神道无上,我只问一句,可无敌否? 青藤通天,苍穹为牢,万载神液化天骄,我只问一句,可无敌否? 若世上无无敌之法,那便做无敌之人!郑十翼【送给新读者的简介】 这里有最热血的故事,这里有最刚硬的骨头,这里有最挺拔的脊梁,这里还有动人的情谊! 一个属于高楼大厦的故事,一段为热血,友情而诞生的传奇。【送给老朋友们的简介】

求魔

耳根
魔前一叩三千年,回首凡尘不做仙,只为她……掌缘生灭  请看耳根作品《求魔》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辛夷坞于2007年创作的长篇都市言情小说。作品讲述为追寻初恋对象而步入大学的郑微,在大学邂逅新的爱情,在为爱情付出代价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对青春通透深刻的思考,契合读者的精神渴求,并勾起了读者心灵深处的记忆和生命体验的认同。该书于2013年与2016年各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李鸿章与慈禧,由周骥良所著
当那一根根手指被掰断的痛侵袭着她身体的时候,她才知奶娘与丫鬟早已是背叛了她;当那庶母姐姐说出腹中怀着她夫君骨肉的时候,她才知她们以前对她的好只不过是演一场戏;当那温柔缱绻的夫君指使新欢索要她命的时候,她才知自己不过是他登上高位的踏板石……尘世二十载,原来,她只是任人操控的傀儡!好在苍天垂怜,给了她再来一次的机会,这一次,轮到她来送那些人下地狱!明眸乍睁,冷光寒冽,无人知晓,这一缕带着满腔仇恨的灵魂,将会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又将会展现出怎样的耀眼风华……
宁州诸侯的先遣使团,暗夜之主的深藏不露,羽族城主的老谋深算,影者触须的无所不在,蛮族流寇的压境大军,以及一块具有毁灭大地能量的石头众多力量同时压诸飞翔之城厌火之上,城中不朽的铁塔能否支撑这欲覆的天空?一个构思精巧连锁细密的故事,步步解开这惊心动魄的九连环套。
最新小说: 英雄再临 莽荒纪 李鸿章传 永生 团宠小凤凰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人间试炼游戏 我被男主的白月光看上了[穿书] 实习爱神在酒吧 青龙图腾 燕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