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仙逆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三百二十章:内阁利弊

第三百二十章:内阁利弊

马上记住仙逆网,如果被/浏/览/器/强/制进入它们的阅/读/模/式了,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文华殿中,朱祁钰好整以暇的望着王文,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单看王文如今的这副表现,便知道,这趟内阁,他没有白跑。

摆手让人给他上了杯茶,朱祁钰问道。

“先生此言何意?”

王文心知,这是天子在考校于他,不敢怠慢,整理了下语言,便开口道。

“今日臣和成公公旁听阁议,虽然所议的事情简单,时间也不算长,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先说王翱此人,他素在地方巡按,于京中并无牵扯,蒙陛下恩重,出任首辅,但实则举步维艰。”

朱祁钰微微点了点头,在这朝堂上并不是什么秘密。

事实上,当初王翱出掌内阁,朝堂上的不少大臣,都并不看好他,甚至在暗中想要看他的笑话。

一是因为他自己在京中没有什么势力,骤登高位,在京中很难立刻站稳脚跟。

二是因为内阁和六部不同,内阁是群辅,并不像六部一样存在上下级之分,他这个首辅若是遇到强势的阁臣,分庭抗礼乃至将他架空也不是没有可能。

直白点说,在六部当中,上下级明显,佐贰官如果不听上官的命令,那么就是违抗上命。

但是在内阁当中,大家地位相同,都有票拟之权,只是负责的事务不同而已。

首辅不是上官,也就没有权力对阁臣发号施令,若遇强势的阁臣,将首辅晾着,别人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当时陈循等人在经筵上当众孤立王翱,就是内阁斗争的一种体现。

感叹了一声,王文继续说道。

“但是今日一看,内阁局势已成,高谷和江渊同一立场,俞士悦和张敏同一立场,王翱这个首辅,居中裁决,竟起一锤定音之效,可见此人已深谙内阁平衡之道。”

应该说,王翱这个首辅,没有属于自己的跟脚势力,很容易被底下的人联合起来架空。

但是王文今日一看,却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在内阁的氛围当中,是以王翱为尊的。

这一点,在阁议的最后体现的尤为明显。

当时,王翱给出的最终结论,高谷明显是不服的,但是他却没有出言抗辩。

这不止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而是权威的力量。

短短的数月之内,王翱在内阁当中,已经彻底站稳了脚跟。

对此,朱祁钰倒是没有什么反应,淡淡的道。

“这是应有之意,内阁虽无上下之分,但身为首辅,自当能够在诸阁臣之中居中平衡调和,这是王翱的本事。”

应该说,要当好一个内阁首辅,其实是很难的,这其中有一个火候的问题。

内阁深处内廷和外朝之间,起居中调和的作用,所以它不能和六部一样,上下分明,由主官掌控。

因为如此一来,便容易滋生权臣,堵塞言路,隔绝内外。

只有内阁的每一个大臣,都有票拟之权,能够自由沟通内廷和外朝,相互牵制,才能保证内阁的作用顺利发挥。

这就决定了,首辅不可能彻底掌控内阁,一旦出现这样的人,必然会第一个被天子干掉。

但是作为内阁名义上的主事人,若是阁臣天天跟首辅呛声,视首辅于无物,真的让首辅变成了和其他阁臣完全一样的地位,那同样也是不称职。

既不能完全钳制其他阁臣,将其变成自己的下属,又不能让他们跟自己平起平坐,要让他们对首辅保持相当的敬畏之心。

这其中的分寸,极难拿捏,需要的手段也十分高明。

这才是王文评价王翱不简单的原因。

轻叹一声,王文的口气有些复杂,道。

“阁议之制,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匠心独具,长此以往,首辅在内阁的超然地位便不可动摇,王翱并不结党,但却能让内阁拧成一股绳,我不如他。”

有些事情,说出来简单,但是没捅破那层窗户纸的时候,的确很难想到。

阁议的形式看似简单,但是它却打破了内阁各自为政的局面。

在没有阁议的时候,内阁的几个阁臣分别掌管自己的一摊子事,基本完全独立,首辅的存在可有可无。

但是阁议的制度一旦确立,那么在很多朝政大事上,内阁就会形成统一的声音。

这是最可怕的一点!

虽然内阁实际执掌的内容,也就是相当于各部的侍郎,没有六部主官一样的事权。

但是他们的品级都很高,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在某件政务上达成一致,那么在朝中的地位决然不可小觑。

阁议正是起到的这个作用。

内阁势力割据,这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就王文所看到的,高谷明显和江渊是一派,张敏和俞士悦是一派。

但是同时,张敏和陈循走的很近,陈循和高谷又是多年的好友,所以张敏和高谷之间,也并非没有联合的可能。

内阁就像是一个小朝廷,关系复杂,每个人都可能在不同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自己的盟友。

这本来对于王翱来说,是不利的一点。

因为他是一个外来者,其他的阁臣,要结交盟友,首选都不会是他。

而且他作为首辅,如果拉拢太多阁臣,也必会引起朝野上下的忌惮,被弹劾结党。

所以王翱选择了联事而不联人。

通过阁议的形式,让阁臣们在某件政务上达成一致,共同发声,但是这些阁臣本身,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如此一来,在需要在朝堂上发声的时候,王翱能够把内阁所有人拧起来,但是这些阁臣本身,又并没有和他结党。

内阁的言路畅通仍在,每个阁臣的独立性仍在保持,首辅的超然地位和个人权威却悄然确立。

平心而论,换了其他的大臣来当这个首辅,想要确立自己的地位,要么就是用首辅手中的分票权强压,要么就是拉拢阁臣,和其他的阁臣相争。

前者太过刚硬,前段时间王翱和陈循等人爆发的经筵冲突,就是他用分票权强压的直接后果。

至于后者,一来容易被弹劾结党,二来耗时耗力,王翱的自身情况也很难做到。

在这种局面下,王翱能够另辟蹊径,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这才是让王文自叹弗如的地方。

眼瞧着王文有些挫败,朱祁钰摇了摇头,道。

“王翱此举,有利有弊,不过是审时度势之举,人各有所长,先生不必如此自轻,不过经此一事,想来先生也能明白,内阁在此次京察当中,为何会出手了吧?”

阁议之制,王翱其实施行了有一段时间了,朱祁钰知道的甚至要比所有人都早。

王翱是个聪明人。

在入阁之后,短暂的和陈循等人硬碰硬一场之后,他就大致摸清了天子对于他这个首辅的态度,同时也掐准了内阁的脉搏。

不结党谋私,不公器私用,是天子的底线。

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自己提拔上来的人,天子会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对于王文来说,这种支持是老天官在致仕前的助威。

而对于王翱来说,这种支持更多的体现在,他对于内阁的自由发挥上。

自从天子登基之后,内阁可谓有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内阁定制之后的第一任首辅,王翱在行事上,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摆在他眼前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触动天子底线的情况下,顺利的奠定自己在内阁的权威。

所以他搞出了阁议的制度,很显然,他猜的很准。

只要不结党营私,不公器私用,天子对于他这个首辅,能够加强自己在内阁的地位,是乐见其成的。

当然,阁议并非没有缺点,它是一柄双刃剑。

对于王翱来说,他可以因势利导,通过阁议在内阁取得有利地位。

但是同时,如果其他的阁臣在某件重大政务上,均持和他相反的态度的话。

那么作为首辅,他也需要妥协。

阁议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内阁当中的派系色彩在政务当中的具体体现,统一了内阁在重大政务上的声音。

但是这种声音,有时候未必是王翱自己的声音。

可既然有了阁议,那么无论讨论出的结果是否符合王翱的心意,最终他都必须代表内阁在朝堂上发声。

这是他作为首辅的责任,也是无奈之处。

不过总体而言,阁议对于王翱的地位提升,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它使内阁在相互斗争中取得相对团结,真正成为朝堂上一支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

王文脸色肃然,点了点头,道。

“老臣明白,内阁不可能一直低调下去,王翱掌控了内阁,下一步便是在朝堂之中发声,有阁议之制在,他便能得内阁众人相助,亦有实力在京察之中一展身手。”

之前王文轻视内阁,是因为他和朝廷大多数的大臣一样,觉得内阁仍旧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高谷和江渊,俞士悦和张敏,王翱自成一派,相互独立,相互争权,自己都顾不过来,何谈插手京察?

但是看过了这场阁议,他却彻底明白过来。

王翱虽然没有收服那些阁臣,但是却有限度的能够统一他们的力量。

这么一来,内阁更多的干预朝廷大事,就不可避免了。

毕竟,在朝堂之上,除了手中的权柄之外,威望和号召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王文身为天官,尚且对内阁如此轻视,更不要提其他的朝臣。

在他们看来,内阁只怕仍旧只是一个上传下达,和通政司没什么太大差别的衙门。

所以王翱需要一件大事来宣示内阁的实力,京察,就是他们选的磨刀石!

朱祁钰轻轻叹了口气,定定的望着王文,片刻之后,方道。

“京察一事,朕帮不了你,无论是都察院,还是内阁,甚至是其他的什么人,都需要你自己来应对,你可明白?”

作为天子,同样是有自己的无奈之处的。

这次京察,朱祁钰尽量给王文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说到底,朝堂之争,还是需要看他自己的实力。

无论是都察院的陈镒,还是内阁的王翱,他们都是聪明人。

天子要的是京察的结果,但是天子绝不会干预京察的每一个环节,因为这么做,只会将朝堂之争,升级为君臣对立。

所以京察的过程如何,天子不能也不会去干涉,他只需要京察的结果符合他的心意。

而在此过程之中,如果需要有人为京察的结果而牺牲,天子也会毫不犹豫。

朝堂之争,从来都是不见刀光,却见血光。

败了的人,只能说是自己手段不够。

王文面色凝重,起身拜倒,开口道。

“陛下隆恩,臣当效死已报,请陛下放心,无论何人阻挠,此次京察,臣都必定竭尽全力,纵使脱下这层官袍,也必不叫宵小之辈再扰乱京师。”

朱祁钰点了点头,旋即,脸上又重新浮起一丝温和的笑意,开口道。

“先生能有此心,朕心甚慰,不过,先生也不必过于担心,想来内阁和都察院也不是不知分寸之辈,若他们做的太过分,朕也不会完全坐视不理。”

王文谢恩,起身重新坐下,不过脸上却罕见的显出一丝迟疑之色。

踌躇片刻,他还是道。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祁钰还是头一次见王文如此犹豫不决,摆了摆手,他开口道:“先生有话,但讲无妨。”

王文轻轻吐了口气,起身拱手道。

“臣斗胆妄言,陛下提拔内阁,是为内外调和,减轻政务压力,提高朝务处置的效率,但是内阁如今日渐坐大,恐将来有一日,会与六部争权。”

“若有一日,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恐能掌中书之权,陛下不可不慎啊!”

朱祁钰有些沉默。

王文到底是久经宦海多年的人物,之前虽然对内阁有所轻视,但是在认清内阁的真实状况之后,立刻便察觉到了其中的风险。

有明一代,阁部之争一直是文臣集团内部斗争的主旋律。

内阁的作用,说好听的叫调和内外,但是实际上,就是皇权对于臣权的不断掠夺。

这其中的关系,十分复杂。

六部各有执掌,皆有事权,但是内阁是没有任何的事权的,它唯一拥有的票拟权,也是一种建议权,严格意义上讲,属于皇权的延伸。

票拟说白了就是给天子处理政务提供的一种方案,天子可以准也可以不准。

在此基础上,内阁对于皇权的依赖度非常高。

有了天子的信任,那么内阁就可以借助皇权的力量,掠夺六部的事权。

这其中受到威胁最严重的,就是吏部和兵部。

整个明代的阁部之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弘治以前,内阁主要依靠皇权制衡六部,这一阶段,内阁对皇权有严重的依赖性,他们掠夺部权的方式,主要是依靠皇权的力量。

具体来说,就是依靠圣宠,夺去吏部对于朝廷大员的举荐权。

这也是前段时间,陈循和高谷在做的事情。

因为和天子交往密切,内阁往往会私下里,向天子推举人才,如果天子认为合适,就会下旨给吏部,询问吏部的意见。

没有问题的话,就进入正式的铨选任命程序。

但是要知道,三品以上的大员,产生的方式一般有两个,其一是吏部主持廷推,其二是吏部拟定候选名单,天子直接圈准。

内阁的行为,实际上是越过了吏部,直接干涉了人事权,只不过,他们在做的事情,是打着天子的旗号而已。

到了弘治到嘉靖年间,内阁对部权的侵占,就更进一步。

中书舍人,翰林院,詹事府等和内廷关系比较密切的衙门的官员的铨选,吏部已经完全插不上话。

由于这些衙门都是清流华选,因此,拥有这些衙门保举权的内阁,在外朝的影响力也显著提高,仅仅靠自身的权威和六部分庭抗礼。

弘治初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更是彻底将阁部之争激化。

当时有言官上本,弹劾两广总督行事不当,理应罢黜。

按照正常的流程,这件事情应该由吏部遣官员前往核查实情,然后决定是否罢黜。

但是,当时的阁臣刘吉却直接越过了吏部,手持天子中旨,直接将两广总督罢黜。

理论上掌握着官员考核权的吏部,从头到尾被排斥在外。

这件事情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时任吏部尚书的王恕,更是上奏称“不得其职,拜疏乞去”。

到这个阶段,应该说,六部在和内阁的斗争当中,已经开始渐渐落了下风,身为六部之长的吏部尚书,竟然都被逼到上疏求去的地步。

在朝堂之上,内阁也渐渐被默认为地位高于六部,这个时候的内阁,已经不必再借天子之势来钳制六部。

在朝野上下的眼中,内阁之位尊于六部,已经是默认的事实。

到了隆万年间,张居正横空出世,内阁的权势更是达到了顶峰,原因就在于,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

考成法的优劣暂且不言,但是它规定各衙门置考成簿,定期向内阁汇报,由内阁定期考核官员。

这就是直接夺去了吏部对于官员的考核权,张居正死后,虽然考成法一度被废,但是内阁已经握到手中的权力,却从不曾放开。

张居正之后,内阁已经彻底成为了朝野公认的百僚之首,六部再不能与之相争,部院长官路遇阁臣,则需避让。

其后,虽然稍有反复,但是总的大趋势却不变。

于是,空前强大的内阁,终于对皇权产生了威胁,以致于天子不得不重新扶持内宦,用以抗衡内阁。

这其中的曲折利弊,实非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

沉吟片刻,朱祁钰开口道。

“先生所言,朕心中有数,此事朕会慎加思虑,先生先退下吧。”

王文起身,拱了拱手,便退出了大殿。

朱祁钰的神色有些复杂。

王文说这些话,一部分是出于公心,担忧内阁坐大,另一部分,只怕也是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打压内阁。

他的眼光很准!

内阁,或者说至少是现在的内阁,最大的软肋就是圣宠。

想要侵夺六部的权柄,仅凭内阁那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皇权的力量。

事实上,内阁之所以能够不断坐大,最大的原因就是,天子在刻意扶持。

不论是为了更快的掌握朝廷,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更轻松的玩乐。

总之,几代天子对于内阁的坐大,都是持鼓励态度的。

尤其是嘉靖到万历年间,基本不怎么召见六部大臣。

内阁成了天子的喉舌传声筒,和司礼监相互配合,某种意义上在代行皇权,焉能不坐大?

朱祁钰自己知道内阁坐大的危害,所以他对于内阁,一直都谨慎中带着一丝防备,早朝经筵也都不曾废弛,内外交流十分顺畅。

但是后世之君,却难免会给内阁这样的机会。

朱祁钰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延缓这样的过程。

阁臣转调六部就是第一步,如此一来,至少在品级上,阁臣是比不上七卿的。

前世,内阁的坐大,正是从六部长官转迁入阁开始的,这一世他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另外,京察之后,五军都督府那边,也不能再继续拖延了。

还有就是,关于太子的教导,也需要加些新东西,不过这却是以后的事情了。

夕阳的余辉照耀在辉煌的紫禁城上,年轻的君王眉头微蹙,良久之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排行阅读

大宋皇城,不死太岁,咆哮随风,狂化瑶光,傀儡开阳,无人识得真面的隐光,始终不变的洞明,共同运转着这个大宋最神秘的机构北斗司。妖狐、神仙、闪电人,西湖蛇妖,酆都鬼行,诸般异状一一征服。
小说讲述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当官的许家,经营电影公司的林家和掌管黑帮的洪家三足鼎立。而这一切平静随着一个外来的小戏子打破······ 由朱一龙、安悦溪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原著小说《许你浮生若梦》

大梦主

忘语
一个从小体弱多病的富商之子,在寻求续命之法时,意外走上了修仙登天之路!大唐盛世,天下安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千年后世,魔物吞天,妖鬼横行,遍野哀鸣。西游再现,大圣斗天,天蓬下凡,卷帘重生。莫名的穿梭与轮回,虚实掩映,真幻交织!是预言中的梦境?还是尚未发生的现实?他能否打破命中注定的魔障,消弭还未发生的三界大劫,挽救苍生于水火?

绝世杀神

九龙真气
一代杀神杨风,惨遭奸人所害,不甘陨落,借助少年杨裂风之躯,重活一世,至此,废物少年,强势崛起! 强大的功法武技,信手拈来,明珠蒙尘的美女天骄,为我所用! 辱我者,必被我辱!欺我者,反被我欺!与我作对之人,非死即伤! 天下之大,唯我独尊,号令群雄,莫敢不从!

长风渡

墨书白
(曾用名:嫁纨绔)柳玉茹为了嫁给一个好夫婿,当了十五年的模范闺秀,却在订婚前夕,被逼嫁给了名满扬州的纨绔顾九思。嫁了这么一人,算是毁了这辈子,尤其是嫁过去之后才知道,这人也是被逼娶的她。柳玉茹心死如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后,她悟了。嫁了这样的纨绔,还当什么闺秀。于是成婚第三天,这位出了名温婉的闺秀抖着手、提着刀、用尽毕生勇气上了青楼,同烂醉如泥的顾九思说了一句——起来。之后顾九思一生大起大落,从落魄纨绔到官居一品,都是这女人站在他身边,用娇弱又单薄的身子扶着他,同他说:“起来。”于是哪怕他被人碎骨削肉,也要从泥泞中挣扎而起,咬牙背起她,走过这一生。而对于柳玉茹而言,前十五年,她以为活着是为了找个好男人。直到遇见顾九思,她才明白,一个好的男人会让你知道,你活着,你只是为了你自己。——愿以此身血肉遮风挡雨,护她衣裙无尘,鬓角无霜。

你亲我一下

引路星
谢闻星高中时甩了校草关鹤,六年后,他是游戏主播,关鹤成了他的大老板关鹤记忆里的谢闻星一直是没心没肺的混世魔王,他把青春期所有的温柔都给了谢闻星,对方却一爪挠得他头破血流再次见面,关鹤发现自己根本放不下既然放不下,那就先结婚,把人套牢了,剩下的补偿他再慢慢从谢闻星身上讨回来……
美女教官穿越成刚被卖进绝色楼的医女,还没等她卷银子走人,就不小心被个面瘫腹黑给看上了!这年头真不能随便亲人!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一遇上他就会腿软?

铜钱龛世

木苏里
天禧二十三年,坊间传言手眼通天的国师突遭大劫,不得不闭关潜修,百姓暗地里却拍手叫好。同年冬月,徽州府宁阳县多了一位年轻僧人。僧人法号玄悯,记忆全失,却略通风水堪舆之术,来宁阳的头一天,便毫不客气地抄了一座凶宅,顺便把凶宅里窝着的薛闲一同抄了回去。从此,前半生“上可捅天、下能震地”的薛闲便多了一项人生追求——如何才能让这个空有皮相的秃驴早日蹬腿闭眼、“含笑九泉”。薛闲:你不高兴,我就高兴了;你圆寂,我就笑死了。玄悯:……

绝世大明星

俗人小黑
重生平行世界,从小小的视频主播开始!
如今人们都说电竞是男生的世界。当童谣以女生身份凭借真实实力一脚踏入电竞职业圈,成为职业联赛中国赛区第一位正式女电竞选手,面对质疑,面对种种不便,在队友的支持下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最终站在世界舞台,弥补中国英雄联盟大陆赛区六年无冠的遗憾,让电竞之梦绽放。 作者行文流畅,以女性角度深入职业圈,还原当今职业圈现状,给读者展示电竞职业的真实一面,人设立体声动,剧情丰满精彩,充满可读性。
狐狸窝系列之二看血狐女神如何叱咤乱世!别人穿越是宅斗宫斗打脸虐渣,迎娶皇子王爷走上人生巅峰。楚凌穿越是逃命、逃命、还是逃命!一朝穿越,楚凌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世间。皇室女眷屈身为奴,黎民百姓命如草芥。以血狐之名立誓:天要亡我,我便逆天!既然当皇室贵女没前途,那就揭竿而起吧!

剑道独尊

剑游太虚
剑道独尊讲述的是真灵大陆,宗门千万,强者如林。 一个大家族子弟因为奇异的变故从庸才变为天才,不但能过目不忘,感知敏锐,领悟力更是直上云霄,成为妖一样的存在。 热血激烈的对决,顶级天才的碰撞,武学不再局限于凡间,同样能翻江倒海,上天入地。 一切皆在剑道独尊
最新小说: 协议离婚前我失忆了 最强逆袭 神印王座 天宝伏妖录 嫁给前男友他爸[穿书] 英雄再临 斗罗大陆后卷 离婚后,冷冰冰的傅少跪求我复合 离婚后,霍总他悔不当初 周朝秘史 天域苍穹